學歷通膨 文憑貶值

李碧華 |2013.08.11
2150觀看次
字級

大學學歷成本愈來愈高,價值卻愈來愈低,此現象被近年在美國經濟學家稱為「學歷通膨」(degree inflation),台灣也在這股風潮中難以倖免。聲明「不會隨便關閉學校」的教育部長蔣偉寧針對台灣日漸加巨的「學歷通膨,文憑貶值」,會有什麼絕佳對策呢?

暑假已近尾聲,新生即將向大學報到。大學校院博覽會上個月陸續開鑼,各大學紛紛採取高額獎學金攻勢來爭取優秀學生,最高喊到新台幣三百六十萬元。看在交通大學通識教育教授袁博雅眼裡,不禁驚呼,聯考曾經是窄門,錄取率不到一成,現在居然要主動宣傳才足額,學商已成一家。

沒錯,獎學金的看板、宣傳單淹沒會場,各校無不祭出重賞搶第一。亞洲大學金額愈喊愈高,從去年四年三百萬元加碼到今年三百六十萬元,指考成績在全國前百分之三,足以錄取國內頂尖大學熱門校系。

南華大學、大葉大學、大同大學等也不惶多讓,都喊出四年一百萬至三百萬元不等的獎學金,孤懸海外的金門大學在金門縣政府及僑領的支持下,校方今年募集七千餘萬元,爭取學生更是積極,一連開出六種獎學金條件,包含單一科目成績達前百分之一,給予六十萬元;考試分發不論成績,以第一志願錄取,註冊便可得到一萬元獎學金。

國立大學則多針對清寒及弱勢學生下單,例如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的「大師培育獎學金」。或是學校爭取學生列為「第一志願」,包括中央大學、政治大學等都有類似的優惠條件。

在行政院長江宜樺看來,廣設大學的現今政策的確使大學生流失長期生產力,如果政府沒辦法將這些大學降回去,就應多花點時間與技職院校討論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態度。

江宜樺聲明,教育部不會只重視台、清、交等少數研究型大學,今年把十二所科技大學列為「典範科大」,每年補助超過十億元,五年內改善高中職等基層技職教學環境。他說,企業也該多給技職學生一些機會,相輔相成,才能解決問題,提升台灣整體競爭力。

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教育部正在修改私校法,希望能增加更多誘因讓私校可轉型或退場,但他不願公布列入整併或轉型的學校校名。目前不含進修部學生,學生人數在一千人以下的私校只有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高鳳數位內容學院、永達技術學院與興國管理學院等四所;低於二千人的學校則有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康寧大學、大漢技術學院與台灣觀光學院等校,名單可說呼之欲出。

蔣偉寧強調,教育部不會隨便關學校,只要生源不足就先設法增源;但如生源不足、學校又辦不好,就會考慮退場,一旦濫竽充數,必導致大專學歷更為貶值。

師生互動

上課10分鐘睡1/3

只有二成八大學生在課堂與老師互動,長期推動大學通識教育的台北醫學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林從一以「學生學習成效」為主題在高等教育評鑑論壇談到,許多大學生上課像「人形墓碑」,老師如對牆壁說話。

林從一指出,過去環球科大有位老師開「應用文」課程,上課十分鐘就睡了三分之一,原本該名老師以為是自己教學內容不夠紮實,結果課愈教愈多、學生愈睡愈快。林從一強調,教學成敗的責任在於老師,要引發學生學習動機,教學內容要結合學生的興趣及生活經驗,比較容易讓學生產生共鳴。

廣設大學的結果,最後變成大家都互相「欺騙」自己。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認為,大學教育應以學生的未來,以及國家未來競爭力為導向,才是正確的道路。

嚴長壽說,現在的年輕人失去面對大海的勇氣,只想躲在舒適圈裡,只敢短時間到國外擔任交換義工,一窩蜂考公務員和教師,而不是發揮所能。他表示,只要具備英語能力,上網就可學到美國名校史丹佛、麻省理工學院開放式課程,不見得非要讀大學不可。

只有培養創新的能力,台灣年輕人才能找到未來的出路。嚴長壽提到,應該採取「濟貧」而不是「排富」,大量讓有能力繳學費的家庭免繳,只是增加國家的負擔,應將資源留給真正需要的孩子,讓底層社會的孩子有機會翻身。

校園現象

人才過剩

產業博士多

博士人才過剩,去年度各大學博士畢業生共有三五九九人,其中工程博士占四成最多,其次是醫藥衛生、教育、商管、人文社會、自然科學,排名第七的才是包括生技在內的生命科學領域,比率只有百分之六。行政院提出三年三億、提供三百名生技博士「年薪一千K(一百萬元)」構想,要讓生技博士生先到法人機構「再加值」一年後,能立即為業界聘雇或是自行創業。

高達九成博士是到大學謀教職,他呼籲產業界多晉用高階博士人才,對產業加值會有幫助。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各大學博士班一年招收博士生七千多人,教育部已有控管,但也不能減太快。他舉例,生技產業屬於新興產業,人才需求量還沒有出來,但大學人才培養必須先做好準備。

海外傳真

非大學畢業以上不用

美國也出現「學歷通膨」現象,美國大學學費與績效中心最新公布報告指出,超過兩百萬人都屈就於低階職位,薪資低,工作技術門檻也不高,工作時壓根無法應用他們在大學時所學習到的知識。

無論是什麼產業或什麼地區,許多過去不需要大學文憑的職位,例如櫃檯人員、倉儲管理或辦公室助理等,現在都明言非大學畢業以上不用。

學歷通膨是連鎖效應,會向上與向下延伸,例如過去只要求大學畢業的工作,現在也可能非碩士生不用。而在這條食物鏈中,最慘的自然就是位於底部的高中文憑。至於為何企業總愛聘請高學歷者大材小用呢?答案很簡單:現在上大學的人愈來愈多了,但美國經濟連年疲軟,失業率居高不下,導致整個就業市場嚴重傾向雇主。

專家說法

別把大學讀小了

專家學者觀點

俄亥俄州大學教授

維達大學畢業生大材小用,使得很多人開始質疑美國是否對高等教育投入太多成本,甚至懷疑社會是否有能力補貼資源給這些接受高等教育,最後卻學無所用的學生身上。

法律事務所經營合夥人史利帕寇夫大學畢業生比較有心追求事業,會念大學代表他們認真看待自己的未來,不是只想找份收入。

台北醫學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林從一要吸引學生注意,老師不一定要扮小丑,而是以學生為本位,從其生活經驗出發,自然易有共鳴。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嚴長壽只要具備英語能力,上網就可學到美國名校史丹佛、麻省理工學院開放式課程,不見得非讀大學。「濟貧」而不是「排富」,將資源留給真正需要的孩子,讓底層社會的孩子有機會翻身。

清華大學教授彭明輝大學的學習, 三分之一靠老師,三分之一靠同學,三分之一要靠自己。念大學不要被科系藩籬所限,更不可設限,要努力培養各種攸關幸福的能力。

輔仁大學學生議會榮譽議長林于翔現在大學太過重視排名,重研究而輕教學,缺乏適才適所的教學環境。

交通大學學生聯合會前會長徐博大學生每天被繁重的理論課程、考試報告壓垮,實驗課程難以得到重視,相當可惜。

政大教務長詹志禹能維持教學熱情的老師,大多是在教學過程中,感受到學生的成長與改變,並與學生相處融洽,體會到工作的價值。也因為這樣,如果老師感受到的是被迫或利益交換,那大學學術工作會顯得格外辛苦。

製表/蘇月荷

熱線追蹤

被點名的私立大專該退場?

專家觀點

教育部次長陳德華私校輔導轉型和退場,私立學校法已有法源;學生人數是參考指標,辦學成效是更重要的考量。

高教產業工會秘書長

陳政亮當今許多私校已違法大量裁員,政府要私校退場也應思考保障師生權益。

高美醫專董事長

鍾紹和教育部以國立學校高標準來要求偏鄉學校,不給招生名額,還要求學生人數要超過千人,如何生存?

嘉義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校長

施光訓日夜間部學生合計三千人,應不至於在教育部長所謂的輔導轉型或退場名單內,脫離經營艱困之列。

花蓮私立台灣觀光學院校長

張瑞雄教育部不該純粹用學生人數來看學校應否退場,該等到大學退場辦法通過審議再來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