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黃金歲月投入軍旅,國軍予人保家衛國的英雄嚮往而令有志者投筆從戎。雖說,多數現代軍人因無法跨過聯考窄門,為減低家中經濟困頓負擔而從軍,涉及役男案的幾位戒護士皆是如此,社會地位普遍不高,但他們的確受到國家體智群全方位的栽培,基本糧餉也保障了生活。軍事觀察家池咸鎮說,軍公教三種職業,把軍人排在第一位,為什麼竟弄到國防部要被「公民1985行動聯盟」包圍呢?「發生役男枉死案,原先有意投身軍旅的青年恐怕更因服役黑幕而望之卻步。」
台海無戰事,意外傷亡率竟直逼美軍攻打伊拉克七年未面臨戰爭威脅,軍紀意外儼然成為國軍殺手。綜整國防部十年來各項內部提報資料,從民國九十一到一百年止,竟已有至少一千三百四十五名官兵因軍紀事件意外身亡,因意外造成傷殘的官兵也逾兩千人數字。
如此駭人聽聞,導致招募志願役困難重重。這是馬英九總統二○○八年競選的政見,當時提出志願役士兵薪資為基本工資兩倍來吸引有志青年從軍,二等兵待遇應至少為三萬六千多元。「這待遇不算低,但是國軍今年預計招募二萬八千人,原本已經不容易,現在竟還爆出搶退情況。」
池咸鎮分析,六月之前只有四百六十二人加入志願役,離招募目標達成率不到兩成,在洪仲丘案陰影下,軍方想要網羅人才恐怕會更雪上加霜。「社會上重文輕武風氣導致軍人地位不高,若難以募得所需的兵員,必然影響質與量。」
國軍招募青年從軍的3D影片做得很炫,展示各軍種的主戰裝備,字幕還掛上「加入國軍,開啟人生無限可能」,如今看來份外諷刺。「軍隊要保家衛國,封閉或神秘都合理,全世界都這樣,但我們台灣是管理出問題。軍令如山,服從到底,問題在,這軍令究竟是誰在下命令?」
國法?軍法?還是人制?「這都什麼時代了,」池咸鎮照著洪媽媽的口吻說,新人類敢言敢行而追求自我,早把長輩與長官的權威翻天覆地,若非此案,誰相信服從軍令比過去更嚴苛,甚至罔顧人命。
兵役制度改革已成定局,由徵兵走向全募兵成為國家政策,未來及齡入伍當兵的男兒只要服四個月的短期軍訓就可以退伍,常備兵力將全部仰賴經由募兵制管道進入部隊的志願役士官兵,這有利,更有弊。池咸鎮說,傳統農耕社會有「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偏見,軍人屢屢被視為不讀書,只好送去考軍校省學費的一群,「碰到義務役的大專兵,普遍興起老鳥整菜鳥,學長壓學弟的心態,這劣質傳統那叫磨鍊?」
現今除美國、英國、日本採完全募兵制外,其餘均為徵募並行,台灣也採「混合制」,軍官以募兵制下的職業軍人為主、士兵則以徵兵制下的常備兵為主。兩者最大的差別在,「徵兵制」為義務性,「募兵制」則為志願,可改善兵源素質,有助國家實施精兵政策。
池咸鎮說,由徵兵轉募兵的「精兵政策」不只是武器要求精良,更在於提升軍人整體素質,未來的戰爭型態是打高科技戰,需要高素質的人力來獲得勝利,朝向募兵制發展符合時代新趨勢。在他看來,募兵制可以節省訓練經費、減少武器損耗、社會成本相對不會過於浪費,提升部隊戰力也是事實。
國軍轉型為全募兵制能否成功的重要關鍵究竟是什麼?池咸鎮認為,就在於能不能招募到足夠兵源。役男枉送命明確影響招募,照現在這冷場,要兩萬八才來四千,還嚷著要退訓,基層部隊必將長期缺員而裁減兵力,那全募兵制就注定會失敗。
官方說法:
恢復徵兵最省錢?
入伍軍士不容易學習到有用的技能與累積的工作經驗,退伍後缺乏一技之長,面臨社會強大的求職競爭時,往往倍感挫折。基層戰鬥部隊的戰技專長並沒有民間就業市場,間接導致第一線的基層戰鬥部隊很難留住人才,讓許多退伍的軍士官會後悔選擇投身軍旅。
但國防部卻認為恢復徵兵最省錢?國防部長高華柱原意為「在待遇預算上,如果增加的話,可以解決問題;在財源、稅收上應該支援國防部把募兵制做好。」
國防部說,現正依計畫目標,全力推動各項人才招募及優化服役環境等配套措施,貫徹募兵制施政工作執行。此外,國防部表示,法國推動募兵制歷經六年募、徵人力轉換期程;美國強化「大兵法案」退輔措施,改善招募誘因,才逐年達成所需人力目標。
國防部說,由於募兵制涉及國家整體兵役制度調整,牽動政府財政配置、役男兵役義務、退輔制度調整與海巡兵力轉型等有關部會機關業務修訂事宜,國防部將在行政院統籌指導下,協同各部會機關通力合作,循序推動達成募兵制政策目標。
新聞追蹤
重建人民對國軍的信任
「當兵好,沒煩惱,沒有戰爭又吃飽。」林強唱的是事實嗎?
三軍統帥馬英九要求國防部長高華柱拿出具體的、保障人權的改革方案,絕不容許洪仲丘悲劇再發生,一定要讓所有的家長,都能夠安心送自己的子弟入伍;一定要讓所有入伍的、服役的、保家衛國的年輕人,能夠在軍中都能受到合理的對待,平安退伍,這絕對是政府的責任。
從根本上改善軍中管教與申訴制度,國防部已經承諾,一定會徹查真相,嚴懲違法人員,「辦案沒有上限,一定會還給被害人及家屬一個公道」,同時會通盤檢討管教及申訴制度,提出具體的改進方案,重建人民對國軍的信任。
官兵傷亡人數統計
92年:死亡210人,傷殘320人。
93年:死亡180人,傷殘268人。
94年:死亡161人,傷殘230人。
95年:死亡159人,傷殘234人。
96年:死亡138人,傷殘186人。
募兵優劣比一比
優點
提升軍人整體素質未來的戰爭型態是以高科技為主,因此需要有高素質的人力參與。
助於軍隊專業化現代武器日趨精密,義務役服役時間太短,無法熟練較科技的器具,或稍事熟練即面臨退伍。募兵制延長兵役期,可熟練操作尖端科技器具。
提高國家競爭優勢青年生涯規畫不致因兵役問題而中斷,可直接投入職場或直接深造,不致使職業與學業中斷,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
減少軍中問題產生透過篩選避免進入軍中,可減少軍中問題與意外事件產生。,
募兵較徵兵為公平可使有志軍旅之青年投效軍中,並領取合理報酬,即為一種公平方式。
可節省國防經費彈性運用專才,不必如徵兵因人員流動快速,重複投入基礎訓練成本。
行政成本高昂政府花費在處理逃兵、違紀、抗命事件的人力與資源相當可觀。
缺點
戰時無法立即獲得有效後備部隊 國家面臨戰爭動員時,必需立即編組強大之後備部隊,徵兵制普遍施以軍事訓練,顯較募兵制更能達到這個目的。
國家整體支出加重即使兵力精簡到三十萬,依每人每月的薪給兩萬三千餘元計算,每年費用要增加六百億元。
易建立全民防衛國家責任觀念從承擔國家責任的觀點來看,徵兵制較能使全民建立防衛國家責任觀念。
社會地位影響從軍意願社會上重文輕武風氣導致軍人地位不高,影響役男從軍意願:若役男意願不高,難以募得所需兵員,進而影響募兵質與量。
戰技專長無民間就業市場退伍時卻沒有一技之長,基層戰鬥部隊的戰技專長並沒有民間就業市場,反而是後勤維修或工兵技能,對往後的就業比較有幫助。
待遇過低,無法有效吸收高素質人員容易招募到素質參差不齊之人員,若依軍中工作時間的要求加上風險貼水,區區兩萬餘元恐無法募得真正有能力捍衛國家的戰士。
以公平性而論不分貴賤、貧富的徵兵制無疑是最公平的制度。
有社會教育功能軍事訓練可培養團隊紀律觀念與責任感,具有成熟心智與強健體魄的作用,亦扮演著社會教育的功能。
現實生活
阿兵哥領多少?
薪資內容說明
志願士兵生效日起支領包含本俸、專業加給、志願役加給。每月實際支領金額尚須扣除保險、退撫、主副食及健保等費用。
二等兵待遇新臺幣29,625元
一等兵待遇新臺幣31,230元
上等兵待結婚2個月本俸
各項補助
與加給外離島加4,640~12,360元
生育補助2個月本俸
高山加給1,030~8,240元
喪葬3至5個月本俸
飛彈修護加給 2,000元
子女教育補助500~35,800元
飛彈修護加給2,000元
特戰加給 2,200~6,400元
國內進修與職務相關可申請補助金
海勤加給2,500~2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