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林書豪引發「林來瘋」,體育頻道ESPN登出報導,題為《Chink in the armor》,意思是盔甲出現裂縫。詞典對chink的解釋是裂縫,西方人喜歡用來諷刺東方人的瞇縫眼。
chink被當作種族歧視詞彙使用,始於中國人大量移民美國的二十世紀初,就像泛指黑人的「黑鬼(nigger)」一樣。歐洲人也用chink。英國學者報告顯示,因侮辱中國人而被逮捕的罪犯中,大多數都說過「該死的chink,滾回家去」。
白人才是「根正苗紅的美國人」,類似偏見不只美國。七月十三日,義大利反移民的參議員卡爾德羅里將該國史上首位黑人女部長基恩吉比作猩猩,遭受強烈抨擊。
卡爾德羅里宣稱,基恩吉「做部長不錯,但也許應當到她的國家(剛果)去做更好。我喜歡動物,但當我看見基恩吉女士,情不自禁想到她與猩猩間的相似性,即使我不說她是猩猩。」
基恩吉四月上任以來,有些人在種族主義網站,甚至在她的臉書貼文辱罵,甚至發出死亡威脅。
歐洲極右派恐怖主義近年犯下一連串種族仇視謀殺案,在德國更成為治安隱憂。前年國際人權日,德國發起反種族仇視遊行,這在曾存在納粹的德國有其意義,但種除歧視仍有很大改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