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記者李碧華
是那部電影打敗《鋼鐵人三》而在五月稱霸票房?竟是一部成本不到其二十分之一的小清新文藝片《致我們終將消逝的青春》,被稱為中國版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只花了人民幣六千萬元,上映十七天,票房超過人民幣六億元,而《鋼鐵人三》上映十二天,票房為人民幣五億七千萬元。
是那部電影打敗《鋼鐵人三》而在五月稱霸票房?竟是一部成本不到其二十分之一的小清新文藝片《致我們終將消逝的青春》,被稱為中國版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只花了人民幣六千萬元,上映十七天,票房超過人民幣六億元,而《鋼鐵人三》上映十二天,票房為人民幣五億七千萬元,有黃曉明及周渝民等一級天王卡斯加持的古裝巨片《忠烈楊家將》票房更慘,連六千萬都不到。
小片反而立大功,勝負立見真章。
3D與IMAX敵不過校園一角,國際王牌導演沙恩布萊更被初試啼聲的小燕子趙薇打趴,不可思議的,「女追男」的通俗愛情電影為什麼成為中國觀眾眼中的超級大片?緊接著,《中國合夥人》再度告捷,也以小搏大立下戰功。它的平凡魅力在那裡?
「老觀眾跟著情節回憶,年輕人則覺得演員演的是自己,各有各的共鳴,不少觀眾哭著走出戲院。」和校園電影教父林清介共創風潮的編劇林煌坤說,成千上萬的中國人都陷入苦悶,每個時代的電影工作者都少不掉要運用這苦悶,製造笑中帶淚的反差。
就取材來看,三十年前資訊欠發達,編劇拿著紙筆一個個對學生進行訪問,關於愛情與友情、學業與前程、青春與歡樂,都透過學生陳述而轉化為電影故事,「題材可以說是信手捻來,簡單的籌製過程,卻換來大賣座。」林煌坤說,在景氣時代,拍什麼就紅什麼,《年輕人的心聲》」受歡迎,就繼續拍《奔放的新生代》,《同班同學》之後又有續集《男女合班》,連中三元,很少押錯寶。
那為什麼「校」道中落,歷經二十年,校園電影又才大復活,「哦,不是這樣講。是所有的電影都同歸於盡,那種類型才真正有觀眾從一而終的捧場,現在很難說。」
今昔做比較,林煌琨認為《致我們終將消逝的青春》與《那一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都來自網路小說,足以顯示科技讓編劇從原著找題材,呈現一番新境界。「以前較清純,現在很搞笑,」他說,新舊時代的年輕人行為都濃縮在劇情裡,比如周杰倫自導自演的《不能說的,秘密》,時空穿梭的原創題材十分討好,新生代演員沒有包袱,更是票房套告捷的功臣。
《中國新聞週刊》主編則認為,《致青春》會爆紅,正是因為它講出中國歷經改革開放、經濟崛起下的小人物心聲。電影中,男主角從小過慣苦日子,一心想要出人頭地,踏進大學校園才開始戀愛,但當畢業驪歌響起,最終因為前程與情人各奔東西,直到十多年後,功成名就了,才想找回年輕的戀愛感覺,卻早就人事已非。
對中國七○後、八○後來說,他們就是《致青春》的主人翁,他們可能窮過,也跟著國家「富起來」了,成為社會中堅分子,但眼看中國經濟發展後所帶來的問題,像是貧富差距、政府舞弊,即使現在比過去富裕,卻也更苦悶了。就像片中女主角的一番話:「青春就是用來懷念的。」大學宿舍、帆布鞋、BB Call……,正好抓住了懷舊情感,讓這些三、四十歲人,找到了宣洩的出口。
第一代校園演員
永遠的女學生
從《拒絕聯考的小子》、《年輕人的心聲》、《不妥協的一代》、《奔放的新生代》到《三個問題女學生》,學生電影鼻祖彭雪芬只演了短短五年電影就嫁做商人婦,史無前例的,她在大銀幕幾乎只選擇扮女學生,清純搶眼,實是影壇一大異數。
彭雪芬一鳴驚人後,也像林青霞一樣,所有片商都捧著高酬勞以搏她青睞,但,此女有俠義之風,足足跟了導演徐進良五年而不變節,約滿後也不被其他豐厚經紀期約動心,清新的作風,就像大銀幕上的她,是永遠的女學生。
明星電影作品
彭雪芬《拒絕聯考的小子》 、《年輕人的心聲》、《不妥協的一代》、《小市民的狂想》、《奔放的新生代》、《吾家有女初長成》、《三個問題女學生》 《野性的青春》
葉全真《隔壁班的男生 》、 《同學會 》、 《青春派對 》
李慕塵《一個問題學生》 、《同班同學》、《男女合班》,《畢業班》
描準
十年來最好的青春片
回顧今年中國破億國產片,包括《一○一次求婚》、《分手合約》、《北京遇上西雅圖》等,全都是中、低成本的愛情電影,其中《北京遇上西雅圖》票房達人民幣五億元,小成本反而獲得大豐收。
早在上映的一年多前,《致青春》就在新浪微博設站,記錄籌備、拍攝、製作過程,平均每日發布五.三條訊息,上映後,每日最多可達四、五十條。加上趙薇人脈廣,陳坤、黃曉明、郝蕾等大咖力挺,讓口碑快速擴散,於是一部被稱作「中國十年來最好的青春片」就此誕生。
「連擅長古裝大片的陳可辛都拍《中國合夥人》了,郭敬明的《小時代》也接著上映,內容說的都是年輕人的奮鬥故事。」前景娛樂公司負責人黃茂昌說,對現在的中國電影人來說,抓住新一代觀眾的眼光,就等於掌握近五成市場,這種電影只會愈來愈多。
《致青春》橫掃人民幣六億票房,宣告中國電影改朝換代,未來,該如何在總票房超過人民幣一百七十億元的中國市場分一杯羹,就看誰能讓八○後、九○後掏出錢來。
電影票房導演
失戀33天3.5億元滕華濤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7億元趙薇
海闊天空:中國合夥人5億元陳可辛
人在囧途之泰囧12.6億元徐琤
北京遇上西雅圖5.2億元薛曉璐
票房公式
當代都會小片 獨領風騷
觀眾口味再擅變,青春懷舊勵志、都會電影風潮其實在全球電影院都佔有一席之地。華人影壇正改寫票房走紅公式,這波懷舊片潮恐怕還剛剛只是起頭而已。
預訂八月在台灣上映的《海闊天空:中國合夥人在大陸上映以來,票房飆紅,「三天過億、七天破兩億、十天破三億」。這部電影由香港導演陳可辛執導,講的是分別演出「土鱉」黃曉明、「海龜」鄧超和「憤青」佟大為三個好朋友學生時代相遇相識,到擁有同樣夢想一起打拚事業,直至創業成功的勵志故事。
「土鱉」形容的是被認為很土的大陸農村學生;「海龜」是「海歸」諧音,原指是海外歸國學人,但在片中指是精英知識分子;「憤青」是指對社會現況不滿,急於改變現狀的年輕人。
無需千軍萬馬,同學用淺顯青春寫出「以小搏大」傳奇,戰勝了好萊塢,也使華人影壇突然之間進入了當代都會小片獨領風騷的時代,觀眾不再追捧史詩巨片,目光焦點轉向媒體所形容的「身邊的小清新、無公害故事」。
青春、懷舊、勵志、喜劇色彩是這些票房飆高的都會電影的特色,顯然年輕人已成為電影觀眾主力。而且,對於某些大環境不滿的抒發,或回顧追尋個人生命歷程中某個重要片段,一起回憶、一起流淚、一起歡笑,成了小成本都市電影走紅的深層原因之一。
這些電影還時時播放年輕影迷當年曾熱捧癡迷的歌曲,極具情緒感染力,為票房衝高增添助力。以《中國合夥人》為例,陳可辛在片中就選用由香港Beyond樂團主唱,「一首曾經深深影響到一群年輕人」的「海闊天空」一曲。歌詞裡「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深深撥動不少大陸影迷的心弦。
此外,羅大佑當年耳熟能詳的名曲《光陰的故事》」;蘇芮主唱的《一樣的月光》、齊秦主唱的《外面的世界》;大陸歌手崔健《新長征路上的搖滾》等熱門金曲也出現在片中。正如電影海報上所主打的「有夢、有情、有朋友,世界就有無限可能」,不只是「中國夢」目前是大陸官民想要極力追尋的夢想,年輕人創業致富,更是許多大陸民眾心中夢想。
其實不只華人市場,好萊塢的《留住最後一支舞》、《 麻雀變公主 》、《金髮尤物》、《高校瘋神榜》、《莉琪的異想世界 》、《麻雀變王妃》、《校園小天后 》也同樣飆出大賣座,主因在校園電影場景單純,演員初出茅廬,酬勞控制得住。無需多準備製裝費,穿著制服在校園奔跑的新人也為日本影檀帶來《情書》,《天堂之吻》,《檸檬時期》,《蜂蜜與四葉草》,《戀愛情結》等五部校園電影,部部都有可觀的成績。
全球焦點
十個國家十部校園電影
年代影片導演
2001 麥兜故事
My Life as McDull香港/袁建滔
2007請投我一票
Please Vote for Me中國/陳為軍
2007烏干達天空下 War Dance美國/尚‧范恩、安德莉雅‧尼克絲
2008 鴻孕當頭 Juno美國/
傑森瑞特曼
2008 惡魔教室
Die Welle德國/
鄧尼斯甘塞爾
2008 我和我的小鬼們 The Class 法國/
羅宏.康特
2009印度三個傻瓜
3 Idiots拉吉庫瑪希拉尼
2009名媛教育
An Education英/
瓏雪兒菲格
2010告白 Confession日本/
中島哲也
2010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
Days We Stared at the Sun台灣/
鄭有傑
出處/放映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