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田風光 走入鹽博館時光隧道

羅智華 |2013.06.08
691觀看次
字級
鹽田兒女的身影如今已走入歷史。 圖/羅智華、邱麗玥

■一顆顆白色結晶,沾幾粒入口,鹹中帶甜的滋味,讓所有食物都增味三分。鹽,是不可或缺的調味料,儘管大家都吃過鹽,卻不見得了解「它」是怎麼做出來的。

建館珍藏老回憶

曬鹽,可說台灣悠久文化的一部分,打從明朝(西元一六六二年)開始就有人曬鹽,當時,位於台南的七股更是製鹽重鎮。每天日頭還沒出來,七股人就摸黑出門曬鹽,箇中辛苦,非身在其中很難體會。但隨著產業轉型,台灣的曬鹽產業逐漸走入歷史,到了二○○二年,台灣已不再曬鹽,而是改向澳洲等大型製鹽公司買鹽。

為了不讓這段長達三百多年的曬鹽史凋零為「過往記憶」,台鹽公司創設了全國第一座以鹽為主題的博物館,三角型的獨特外觀,正好與鄰近知名的七股鹽山相映成趣。

走進鹽博館,偌大空間裡不但陳列許多鹽村過去使用的古老曬鹽工具與挑鹽扁擔,還運用情境方式介紹「曬鹽人的一天」,讓民眾也能親眼見證早期的鹽田風光。

口述鹽史永流傳

不僅如此,鹽博館還請來好幾位從台鹽公司退休的老員工擔任鹽博館解說義工,透過他們的親身經歷來「口述鹽史」,引領大家走回手工製鹽的時光隧道。

「早年的七股,就像個大型曬鹽場,連海風吹來都聞得到鹹鹹的鹽味。」在台鹽任職逾四十個年頭的退休員工黃朝村,本身就像是一部台灣曬鹽史「活字典」;他表示,雖然台灣不再曬鹽,但過往歷史卻不容抹滅,所以才樂於擔任解說義工,讓鹽的珍貴文化永續流傳。

除了透過七股鹽山與鹽博館導覽,將昔日手工製鹽業搖身為觀光文化產業外,隨著鹽業轉型,還逐漸發展出鹽冰棒、鹽咖啡、鹽香皂等創意產品,受到不少遊客青睞,也讓鹽的運用與文化更加多元化。



●達人帶路

台灣鹽博物館

地址:台南市七股區鹽埕里69號

電話:06-7800990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