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指明心見性的〈指月圖〉。圖/中正紀念堂提供
【記者郭書宏台北報導】炎炎夏日何處去?「第三十九屆清涼藝展」將於明日起在台北中正紀念堂展出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法師畫作,本屆清涼藝展以「禪」為主題,分為「禪師」、「禪意」與「禪畫」三大類,展出五十餘幅曉雲法師書畫真跡,緬懷其畫藝與道風,亦期讓觀者轉熱惱為清涼。明天是農曆四月八日佛誕節,主辦單位上午辦浴佛典禮,下午舉行開幕儀式,展期至二十八日。
曉雲法師是集佛學、藝術、文學與教育於一身的般若禪行者,生於一九一三年,畢業於香港南中美術研究所,師事嶺南派畫祖高劍父大師,中日戰爭期間,曾參與後方藝文工作;戰後至印度泰戈爾大學精研畫藝,並教授中國繪畫,環宇周行三十餘國,所到之處皆舉辦畫展,宣揚中國文化藝術,對文化、藝術與教育貢獻卓越,一九九七年榮獲行政院文化獎肯定。
「清涼藝展」為曉雲法師於一九七四年創設,旨在闡揚佛教文化藝術「清涼消熱惱,人間成淨土;文字般若妙法音,藝術三昧淨婆娑」的推行真義。曉雲法師二○○四年圓寂後,曉雲法師研究學會、華梵佛學研究所、慧海佛教文化基金會於每年佛誕日舉行「清涼藝展」,除歡慶佛誕、緬懷曉雲法師的畫藝與道風外,更希望觀賞者能獲得人生意義的啟示。
本屆「清涼藝展」以「禪」為主題,展出觀月也觀心的〈三舟觀月〉、直指明心見性的〈指月圖〉、勸人內心豁達自在的〈輕舟已過萬重山〉,還有喻禪宗公案於畫作的〈般若禪行者〉、〈水月通禪意〉、〈般若亭中參半偈〉等禪畫真跡。
為讓民眾能深入了解「清涼藝展」的歷史與意義,會場將播放曉雲法師佛教文藝講座的錄影片段,並邀請八位專家學者發表場專題演講,探討內容包括:嶺南畫派創立發展、曉雲法師的禪畫與禪法實踐、禪畫與佛教藝術思想等,其中,二十五日邀華梵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仁華法師主講「由禪畫談禪」,華梵大學助理教授仁朗法師分享「曉雲禪師之禪心‧禪行‧禪畫與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