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近年來不管是大陸或台灣,女性在家庭購屋決策上都擁有主導權,而且隨著母親角色多元,不同年齡層的女性,需求也大不相同。
根據台灣房屋對有購屋意願的大台北媽媽調查發現,各類型媽媽買房需求不同,對於家中只有嬰幼童的新手媽媽,買房首要條件是「醫療資源」;在職場工作的媽媽則在意「學區」;處於空巢期媽媽最希望能擁有「無障礙的電梯設備」。
台灣房屋智庫副執行長劉怡蓉表示,嬰幼童時期的媽媽,希望孩子可以健康長大,為解決新生兒照顧上的問題,「醫療資源」是新手媽媽的資源後盾,而「公園綠地」則提供新手媽媽陪伴子女的親子育樂園地。另外,因孩子進入校園,多數媽媽會選擇重返職場,這類型的媽媽是受訪者當中最多數,也最精打細算。
台灣房屋智庫研究員洪佩君表示,為增加家庭收入,當孩子進入校園後,多數媽媽會選擇步入職場,一方面累積財富,一方面填補生活重心空缺,對於買房需求意向,前三名的條件是學區、交通和生活機能,如此才能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自身就業的交通問題和家庭生活需求。
洪佩君表示,空巢期媽媽面對孩子漸離家園,有階段性的外地求學,也有外地就業或成家,少了孩子可以依靠,十分注意居家生活安全,因此,「無障礙電梯設備」就成為空巢期媽媽最倚賴的生活機能,最好還能搭配醫療資源跟社區管理,減輕出外子女擔憂長輩居住安全的問題。
房屋市場打親子牌
至於大陸,今年在各種政策防堵下,房屋市場並不興旺,因此在傳統房地產市場銷售旺季的五月,各個房產開發商更抓緊時機,搶占市場。
「節日的時候,購房者更容易跟親友聚在一起,也更有時間遊玩。各房企也都在策畫活動,聚攏人氣,備戰推新,力求最先搶占『紅五月』。」藉由母親節,拉近和購屋者的關係。記者走訪市區一些新建物發現,人氣確實比較旺。
根據日前一項「感恩母親節、置業大起底」的網路在線調查,發現內地的子女為父母購屋,或母親自己購屋時,有百分之四十五受訪者看重房子的周邊配套;有百分之四十一的受訪者認為環境比較重要。所謂周邊配套,和台灣媽媽看重的面向相同,主要包括交通、醫療、商業零售等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