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霞正演奏湖南花鼓大筒。圖/台灣國樂團提供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台灣國樂團十一日在國家音樂廳舉辦的「胡琴世界」音樂會,將帶領觀眾跟隨音樂地圖找尋胡琴家族蹤跡。將由台南藝術大學教授、二胡演奏家歐光勳策畫,邀集來自大陸四方的好友們,一解胡琴的百變面貌。
來自內蒙古七十一歲的趙雙虎,從小演奏的樂器是擁有四根弦的「四胡」。他信誓旦旦地說,「四胡歷史悠久,肯定是二胡的老祖宗。」趙雙虎表示,四胡至今最少有五百年歷史,在內蒙古是很通俗的樂器,大街小巷都在拉奏。他指出,「四胡」的蒙古名是「胡爾」,也就是胡人的意思,「四胡」完全是漢人為與二胡區隔給的「藝名」。
離開內蒙古,來到新疆,在新疆出生的邵琳,拉奏的是「艾捷克」。艾捷克是新疆重要傳統歌舞藝術木卡姆的主要伴奏樂器,演奏特色在於拉弦時,必須邊轉琴身邊演奏,此外,樂器的表面以繁複的雕花裝飾,乍看之下是件美麗的工藝品。
歐光勳指出,這場音樂會上,觀眾還可以聽到來自潮州的頭弦以及台灣的大廣弦等共十三種各式胡琴。他指出胡琴因地制宜,發展出不同的特色,像是四胡一演奏出來,就能感受到來自草原的文化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