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吧?翡翠怎麼會從美玉之王變成撲稜稜亂飛的鳥兒了呢?
我們先看看這兩漢字的偏旁,是如假包換的「羽」字旁,只是一個在下,一個在上而已。羽毛當然是跟鳥密切相關的東西,常用漢字翱、翔、翻、翹、翅、翎等都或多或少跟鳥有關聯。翡翠當然也不例外。
那翡翠究竟是什麼鳥呢?《說文》裡講:「翡,赤羽雀也。出郁林,從羽,非聲。雄赤曰翡,雌青曰翠。」可知,翡翠其實就是赤羽雀,雄鳥紅色叫翡,雌鳥青色叫翠。
翡翠鳥非常美麗,羽毛可以做首飾。宋玉在《神女賦》中寫道:「夫何神女之姣麗兮,含陰陽之渥飾。披華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奮翼。」很明顯,文中所說的翡翠是鳥。
那翡翠何時從鳥名演化為玉名呢?
原來,清代翡翠鳥的羽毛作為飾品進入宮廷,尤其是綠色的翠羽,深受宮廷妃嬪們的喜愛。與此同時,緬甸玉也作為貢品進入宮廷,同樣頗受青睞。緬甸玉也多為紅色、綠色,且與翡翠鳥羽毛的顏色很相似,所以人們稱緬甸玉為翡翠,漸漸地這一名稱也在中國民間流傳開來了。
當然,也有學者考證說,翠在古代專指和田出產的綠玉,緬甸玉傳入中國後,為了與和田綠玉區別,把它稱為「非翠」,後來才逐漸演變為「翡翠」。不管怎樣,翡翠先是鳥名,後才是玉名,這一點是確認無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