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正能量」原本是物理學名詞,現在卻成了大陸的流行語彙,凡是積極的、健康的、給人力量的人和事,或是能給人向上的信心和希望,鼓舞人不斷追求幸福生活,都貼上了「正能量」標籤,像是「社會正能量」、「明星正能量」、「企業正能量」……等。
以「明星正能量」為例,內地媒體認為,公益慈善活動是明星藝人傳遞明星正能量的最好方式之一,成立個人慈善基金「壹基金」的李連杰就是發揮「明星正能量」的典範,他說,「我不是一個慈善家,而是一個『人人做公益』夢想的推動者。」這句話還被媒體一再傳誦。
公益廣告傳達能量
大陸中央電視去年曾播出一支名為《關愛失智老人——打包篇》的公益廣告,成了傳遞社會正能量重要媒體,許多人把這個短短一分半鐘的公益廣告看了一遍又一遍,還在網路上轉發,許多網友說看完後都有收拾東西回家探望父母的衝動。
在這支公益廣告中,孝順的兒子帶著罹患失智症的父親參加聚會,飯局快要結束時,老父親用顫抖的雙手把盤子裡剩餘的兩顆餃子放在兜裡,整桌人不解他為何有這個舉動,兒子也感到十分尷尬,輕聲呵斥自己的父親:「爸,你幹啥?」只見老父親呆呆地說:「這是留給我兒子的,我兒子最喜歡吃這個。」
廣告主要傳達歲月流逝,許多陳年往事慢慢在老人的記憶中飄散,阿玆海默症像記憶的橡皮擦,無情抹去老人的回憶,但唯一無法消除的,是對子女的親情。劇情末尾,這位老父親孤獨地坐在光線暗淡的書房,螢幕上出現一行字:「他忘記了很多事情,但他從未忘記愛你。」這句話在網路上爆紅,被公認最具有「社會正能量」。今年春節期間,央視還趁勢推出《老爸的謊言篇》、《媽媽的等待篇》、《打包篇》、《紅包篇》等。
國家主席大力提倡
「正能量」的熱潮也蔓延到中國政治圈,今年三月六日,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參加遼寧代表團審議,在聽取和記錄代表發言後也說:「要充分發揮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樣作用,大力激發社會正能量,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但根據中新社報導,「路見摔倒老人,你是否會過去扶一把?」是近兩年在中國坊間受關注的一道「道德考題」,因為兩年前廣東佛山兩歲女童小悅悅被麵包車撞倒,冷漠路人曾引發輿論討伐;這個月長春市又有一名老人突發腦中風摔倒,百名路人「漠然而過」,僅一名女子守護直到急救人員到來,凸顯在急速發展的大陸社會「自掃門前雪」的風氣仍盛,也難怪當教師張麗莉捨身搶救學生失去雙腿;司機吳斌成功救出一百八十二名受困群眾,他們的義行總被大聲讚揚,這個社會確實需要有更多熱血民眾傳達社會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