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台灣系列‧童年】 孩提紀事 彷彿影像倒帶

文/徐宗懋 攝影/Barry L. Schuttler  |2013.04.01
1694觀看次
字級

觀看兒童的照片常帶來驚喜、錯愕,甚至開懷大笑的感受,攝影師無需人為的安排,只需捕捉到孩子們自然表情反應的一瞬間,就能留下百看不厭的影像。

在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牧師所拍攝的台灣人物中,兒童占據了相當的比例。他似乎沒有刻意這麼拍攝,因為那個年代兒童是那樣地多,大街小巷亂跑。薛牧師走到的任何一個地方,都被一大群的孩子們圍繞著。孩子們的各種反應自然都進入了他的鏡頭,從南到北、從城市到鄉下、從室內到室外,一張張無邪的臉龐,一串串純真的笑聲,都吸引了攝影師,從而化成了數百張兒童主題的照片。

大凡成年人被孩子們的照片所吸引,情感因素有二者:一是看見人之初的純真與討喜;二是回想到自己童年的時光,憶起當年自己如何過日子、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甚至進一步聯想到當時的家人、同班同學、校長和老師,以及讀書考試的辛苦,追逐嘻鬧的快樂等等。

因此,薛培德的兒童照片有兩層價值,一是具有動人的兒童影像的普遍意義,放到世界各個角落都能激起共鳴;二是它們實際上紀錄了那個年代台灣孩子生活和學習的狀態,是珍貴的影像文獻。

今天台灣的中年世代看見這些照片時,內心震撼不已,因為他們幾乎看的就是自己,那一剎那人生彷彿影像倒帶般,又重新當了「野孩子」,被站在門口的媽媽大聲喊回家,然後低著頭,既不情願又得準備挨罵地慢慢走回去。

在編輯此書的過程中,幾位中年友人被邀請來辨識印證照片裡的生活場景。眾人看見照片時旋即眼睛一閃,七嘴八舌,「我當時就牽過牛」、「我的妹妹、弟弟都是我揹大的」、「我小時候根本連鞋子都沒有」、「噢!這不就是我嗎?」關不住的話匣中,中年人們彷彿臉上皺紋不見了,白頭髮變黑了,禿頭的部分又長出來了,甚至連聲音也變得清亮,臉頰跟著紅潤了。

誰說時光隧道不存在呢?人的頭腦向前飛翔,稱為「夢想」;往後追蹤叫做「回憶」。在夢想與回憶之間正是一條時光隧道,眼前的中年人們無意間觸到了時光隧道的按鈕,頓時回到孩提時代,也變回了當孩子時的模樣。

那一段時光,貧窮是普遍存在的現象,鄉下的孩子光著腳,穿著破舊的衣服,即使住在城市裡,真正家境非常好的也很少。

經濟的困窘帶來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部分孩子像有著營養不足的問題,很多孩子繳不出補習和郊遊的費用,造成學習待遇的差別。更糟的是,如果家境太差,甚至國校畢業後,就不再讀書,挺著仍嫌稚嫩的身軀,幫家裡種田、顧攤子,或到工廠工作。失學的不幸,是經濟狀況不好和教育政策缺失雙重因素所造成的,隨著經濟發展和教育改革,在後二十年間已快速地改善了。

另一方面,儘管早年物質匱乏,並不意味精神上也是貧困的。沒有高級住宅、家具、電器品,卻有著親密的鄰里關係;沒有時髦的商店街,或是電動遊樂場,卻有著熱鬧的傳統市場、夜市,以及一堆流動攤販。更別說,一出門就有田地、樹林、花鳥蟲魚。幾個玩伴跑出去,就可以瘋個大半天,精神上快樂地不得了。

所謂的黃金童年,就是跟著同伴在門外、市場、田邊、野外自由自在嘻鬧的童年。那樣的童年裡有著要好同伴的歡顏,有著難以忘懷的美好時光。



飛奔而出的童顏

南台灣的早春,農村裡的一群孩子耳聞外國訪客到來,好奇地飛奔而出,舞動了成串笑聲。鏡頭裡一瞬間,遠山、草地、春風以及閃亮的童顏,合奏出優美的生命詩章。

 


晚上寫功課

一名女學童晚間在家裡客廳寫功課。大人的藤椅被當成書桌,課本、筆記簿、鉛筆盒為基本的文具,旁邊擺放的《公民訓練》課本,封面為「中華民國國旗光被神州大陸」,為當年常見的教育圖案。







剛來的小工人

小工人指導新來者操作機器的方式,旁邊還站了一個小女孩。顯示這是一家家庭經營的小型工廠,招募國校剛畢業的小男孩,支付低廉的工資,提供很少的福利。

 







夕陽下的身影

一名小女童牽著牛踏上回家的路,夕陽將她的身影拉得長長的。女童小不點的身軀牽著龐大的牛隻,反映了農村生活艱辛的一面,無論男孩女孩均須幫忙農事,放牛為其中一項。

 


兒時玩伴

晚間屋外嬉戲的兒童。由於小孩子多,治安交通顧慮較少,一般大人會任由自己的孩子在屋外玩耍,孩子們放學,背包一擱,盡往外跑,直到吃飯時間才被喊回家。「兒時的玩伴」為早年習慣用語。

到了1980年代以後,孩子們被鎖進大樓公寓裡,幾成歷史名詞了。

 




緊緊抱著

  姐姐的脖子

漂亮的姐姐穿著深色長袖上衣,花朵圖案的裙子,頭髮梳得整齊烏亮,熟練地抱著小妹妹。

姐妹年紀有一定差距,通常是大姐抱小妹,猶如母親般地角色,妹妹雙手緊緊圍繞著姐姐的脖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