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之物,人之眼 -- 紅嘴鷗到南方白了頭

文與圖/楊維晟 |2013.02.23
1636觀看次
字級
有一隻提早換上夏羽的紅嘴鷗,面部全黑如 同包青天。 圖/楊維晟

暮色即將降臨,空中出現一道道白色身影,由遠而近,朝站在堤防上的我而來;再由近而遠,視我於無物地快速通過上空。鰲鼓溼地堤防是一道清楚的界線,牠們知曉越過這道區隔河道與內陸的人工構造物後,會有一大片退潮後裸露的河口泥灘,這將是夜棲所在地。

此刻的我彷彿身處繁忙航道中,東邊的灰藍色天空中,還有更多鳥群向西而飛,牠們不約而同以小群落的集體飛行方式掠過天際,仰頭便能清楚見到牠們的雪白色腹部,還有M字型的流線型雙翅。

這是一場精采的返家秀,歸巢遊子是英文俗名為Black-headed Gull的紅嘴鷗,當下我並未注意到牠們紅著嘴喙的特徵,更甭提縮在羽毛內那雙紅色的腳,只見牠們露出潔白的腹部,並伸展雙翅外端黑色的初級飛羽。

冷冽的東北風刮送,天色昏暗,紅嘴鷗早已將頭向後縮進翅膀取暖,數百隻看似沒了頭的紅嘴鷗,遠遠望去像極泥灘上的招潮蟹大軍。偶有一隻體型大過紅嘴鷗甚多的蒼鷺穿梭其間,竟像是舍監欲揪出調皮學子般;紅嘴鷗無語,將身體一致朝向東北,以對抗寒風挑釁。

紅嘴鷗在台灣屬於冬候鳥,秋天從北方抵台時,牠們已然卸下「夏羽」。夏羽與冬羽的差異,在於頭部的羽毛顏色,夏羽看似戴上令人發噱的黑色頭罩;冬羽則恢復為雪白,也難怪牠們雖頂著「黑頭鷗」的別稱,到了台灣,頭就不黑了。

有年春天,在嘉義布袋遇上一小群紅嘴鷗,彼時尚未見過紅嘴鷗的夏羽面貌,一隻如包青天、黑頭面的水鳥,混在紅嘴鷗群中,曾困惑我好一陣子;後來翻閱到紅嘴鷗資料,才明瞭畫面中每一隻紅嘴鷗,在北返前,個個都會在頭部換上黑色的夏季羽毛,成為候鳥圈的包黑子。

秋來,到南方白了頭。春去,黑了頭北返。

紅嘴鷗小檔案

˙體型大小:高約40公分

,翼長92公分

左右。

˙辨識特徵:嘴與腳呈暗紅色,腹部為

白色,背部是灰色;夏季時

,頭部換上黑色羽毛。

˙生態習性:冬日來台的候鳥,成群

活動於河口、魚塭或海岸

,捕食水中魚類;夏日

北返中國大陸東北

方繁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