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臨危授命,接任行政院長,新內閣於今天正式上路。馬英九總統對新組成的內閣充滿期許,認為新閣強調領導能力通才是正確的方向;總統府直接點出了三項最重要的任務:戰勝年金、扭轉經濟與化解藍綠對立。這三項任務看來簡單,其實正是未來台灣能否轉型成功的關鍵。
台灣現階段面臨了重大的財經難題,橫亙在眼前的就是經濟困境,國內產業沒有生機,大陸台商紛紛回流,失業率始終無法下降;年前因為爆發年金問題,更顯露財政困境,加上物價悄悄上升,民眾生計頓入窘境。若經濟情況能夠扭轉,問題解決了泰半。
環顧國際經濟的大勢,儘管景氣有復甦跡象,台灣的景氣預測也有百方之三的成長契機,然而台灣目前面對的挑戰愈來愈大,台灣要突破就必須加入區域經濟組織,目前除了與大陸簽訂的ECFA(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後續協商,還有東協十加六的REC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美國的TPP(泛太平洋經濟戰略夥伴關係)、台美TIFA(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以及其他雙邊或多邊的貿易談判。
這些談判迫於時勢所需,如不設法加入就會被邊緣化;加入以後,台灣的農產品也面臨國外產品的競爭,這也是為何農民相繼走上街頭的原因。因為他們的生計已經面臨巨大的壓力。從這個例子看來,不加入區域經濟組織是死路一條,加入以後又立即面對強大的競爭壓力,其艱困可知。
而年金問題不解決,財政缺口立即出現,同時也違背社會公平正義原則,但一開始談到年金制度,軍公教人員、國營事業員工也相繼走上街頭。年金制度不改革,這些退撫金將會蝕掉國家財政的老本,目前新的制度要求雇主和勞工的勞保費率提高,勞動成本驟增,無異讓已經困頓的企業雪上加霜。是以如何妥善解決軍公教、廣大勞工的退休金問題,並建立完善的制度還要大費周章。
藍綠對立問題始終是台灣政治的最大問題,統獨意識形態的鬥爭,從國家的大方向、兩岸政策延燒到各項公共政策,藍綠惡鬥可以說是無役不與,立法院朝野抗爭、立法品質低落的根本原因也在此。可以說,台灣當前面對總總內外挑戰就是根源於此,藍綠惡鬥下無法為國家理出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當然,其他的公共政策也不可能有一致的共識。雖然江宜樺出身學界、藍軍色彩也不濃厚,但要解決藍綠對立也不容易。
這三項任務確實是針對台灣當前面臨的巨大問題,然而都不是一時半刻能夠解決的問題。馬總統日前在中山會報特別對新閣提出期許。他說江宜樺擔任副閣揆後,對於穩定物價、年金改革著力甚深,看得出來江宜樺做事有方法,知道適當時候考慮到問題的各個層面,即將卸任的閣揆陳也肯定江宜樺的道德勇氣與專業。顯見江宜樺從學界進入政界的表現之普受肯定。
不過畢竟他在政界的歷練不長,雖然學的是政治,但是政治實務和理論還是有很大的出入。江宜樺的人格特質溫和沉穩,相信很多問題可以迎刃而解;不過,這三項巨大任務,在新春伊始,我們期許江內閣能以大智慧與決心,為台灣開創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