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酒念佛 創作當藥方

阮愛惠 |2013.01.16
940觀看次
字級

【記者阮愛惠專題報導】陳明章的音樂元素「夠讚」,詞曲通透人心,多年來知音者眾,並得到國際性獎勵,建立高知名度;然而他也曾為憂鬱症所苦,靠著戒酒、聽佛經和創作走出谷底。

陳明章八○年代的作品是批判的,以〈抓狂歌〉為代表;九○年代則充滿了對社會底層的關懷,〈伊是咱的寶貝〉曾是社會運動的主題歌。

九○年代陳明章與侯孝賢、林正盛等導演合作,開啟電影配樂之路,為電影《戀戀風塵》所譜配樂獲得法國南特影展最佳配樂;為《戲夢人生》所譜配樂獲比利時法蘭德斯影展最佳配樂;為《天馬茶房》所譜配樂獲亞太影展、金馬獎最佳電影配樂。日本導演是枝裕和聞風而來,陳明章為其《幻之光》所譜配樂,亦獲日本每日映畫最佳配樂獎。

習慣熬夜邊喝酒邊創作的陳明章生病了;酒精中毒,引發憂鬱症、恐慌症和焦慮症。他把酒戒了,但憂鬱症和焦慮症讓他無法思考;他改變生活方式,每天到北投山區的廟宇聽佛經,遊山玩水,認命養病,停止創作兩年。

創作人的藥方還是「創作」。病後陳明章寫的〈流浪到淡水〉,傳唱大街小巷,至今仍是KTV點歌王,新北市政府將這首歌刻成碑,豎立在淡水漁人碼頭情人橋旁。

陳明章找班底組成「淡水走唱團」,到處演唱,十分快樂。雖然賺到的錢少,他笑說:「因為常處於『快餓死又餓不死』的邊緣,只好一直創作。」他深信,創作是一種生命歷程,音樂要有原創性,要讓人有「被電到」的感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