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阮愛惠專題報導】時代在變,但陳明章的音樂一直那麼好聽,重要因素是他永遠從在地文化取材,並持續研究台灣傳統弦樂器。
陳明章半輩子研究北管、南管、歌仔戲、布袋戲;在台北北投出生、長大的他,親歷「那卡西」的興衰歷程。青少年時他也學習西方的樂器和理論,但說唱藝人陳達的月琴琴音敲醒他對土地的情感和對本土文化的認同。
他拜師國寶藝師朱丁順學習月琴,展開台灣傳統弦樂器的廣泛研究。東西方的音樂理論在他的頭腦裡有時「會打架」,他選擇統統忘掉,發現音樂世界比想像寬廣。「日本的本龍一、久石讓等人做的也是音樂的融合,新舊並用、東西交融,不叫傳統也不叫現代,就叫『世界音樂』!」陳明章認為,音樂最終要傳達的應該是「舒服」、「有希望」、「溫暖」的感覺,就像說故事般親切。
前年在一個反核記者會上,電影導演周美玲問:「有沒有人會寫類似南管曲調,又要現代感,且能歌能舞的音樂?」陳明章笑說:「妳找對人了!我可以試試看將南管和世界音樂結合,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周美玲只給他《花漾》電影劇本及三首歌詞,陳明章花八個月以台灣南管音樂為主調,結合台灣的歌仔戲、北管等,使用台灣特有的殼仔弦、雙音仔、大廣弦、月琴,及他把南管聲韻轉換而成獨特的「南管調弦吉他」,加上琵琶、揚琴、笛子和東方鼓。陳明章興奮地說:「我研究了三十年南管,今年才全部用上!」
《花漾》電影音樂亦古亦今、夢幻迷離,襯托電影四百年前海盜與歌伎生死情愛的時空,聽過的人無不驚豔。十九日陳明章在台北新舞台舉辦「陳明章‧真情三菱慈善演唱會」,將首度與樂團演奏《花漾》電影配樂與七字仔調的創新結合,讓樂迷感受「三十年磨一劍」的現代南管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