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的「乾」印。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易經‧繫辭傳》云:「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伏羲氏沒,神農氏作;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又云:「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以符號記事來取代結繩記事,此是古文字的發端。
伏羲氏身為部落的首領,引導氏族並改善生活方式,除了建立制度之外,他創造了原始符號,取代結繩記事,又發明樂琴並作曲,以陶冶人的性靈;他還運用結繩織網,用以狩獵捕魚,鑽木取火以煮熟食物,開創農業及養畜等等,提升子民的生活水平,邁向文明,他是華夏文明的開創者。
伏羲畫卦作易,探究其根源,除言數與理之外,更把物形背後的象歸於八類,萬物之德備於八卦象,《易經》的「物生而後有象」這些卦是象,正是漢字的開始。
物有形,其後有象;「象形」奠定了漢字的基本創造方式,或有形,或無形,故有虛實之分。
再者,漢字形成是以「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而產生,簡約的符號合併抽象概念,之後延伸出: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等造字法,總稱「六書」。六書之說,是最早的漢字構成理論,仍影響至今。
漢字從符號初創起,就已經包含了萬物之德性,而其本身自然地也構成一種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