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是一部以新舊時代交替為背景的小說。故事中人物的活動空間裡,出現了形形色色的藝術形式,尤其明顯的特徵是二十世紀初的「新藝術」(Art Nouveau)。
在小說第一卷裡,主人公遙望對門的陽台欄杆觀察天色時,曾有一段細緻的描述:
「石頭在不知不覺中開始發白,逐漸成了晴朗之日的燦爛金色,欄杆投下的影子一片漆黑,倒像是隨心所欲地植被,輪廓精細得猶如藝術家的匠心獨運。在陽光照映下的繁盛枝葉如此柔軟平滑,幸福沉靜地棲息在那兒,彷彿知道自己本身就是寧靜與幸福的明證。」
這段華麗的描寫,令人聯想起西班牙雕刻大師高第(Gaudi ,一八五二~一九二六年),這位巴塞隆納的建築雕塑大師,一度摒棄了新古典主義的手法,直接從中世紀歌德藝術中汲取養分,將植物花木的圖像運用到雕花欄杆上。
高第所設計的陽台,不僅打破了古典藝術的對稱性,將欄杆鋪陳出蔓延如枝藤般的動感姿態,整座陽台因此生氣勃勃、玲瓏剔透。
普魯斯特也盛讚那一天,對門陽台上的景色是:「信筆勾畫的長春藤,是稍縱即逝的爬牆草……」這些隨著時辰而變化不定的優雅造型,直接源於新藝術的創作概念,它和曲線的關係十分的密切。
在新藝術時期,造型師運用了許多鋼鐵、玻璃、水泥等新材料,使得建築進步到鋼筋水泥和混凝土結構的階段。當時的設計家促使新材料與新技術的結合,他們一致認為新時代已降臨,須創造出新的造形式樣。
因此舉凡建築、工業產品、家俱等,均採用以曲線為主體的自由藝術曲線,尤以細長而捲起的蔓草模樣或花卉、鳥獸、藤鞭似的型態,配合華麗的色彩,具體表現律動感和優雅細膩的浪漫風格,也使新藝術運動帶有濃重的裝飾性趣味。
到了《追憶似水年華》第二卷,作者寫到巴爾貝克海濱大旅館時,為了一段玻璃置景的描寫,直接點出當時法國著名的玻璃藝術家、陶瓷及細木工藝家加雷(Emile Galle 一八四六~一九○四年)的大名。
加雷所創造的玻璃鑲嵌藝術也是一九○○年新藝術的代表,當年在巴黎國際博覽會上,法國設計師的精美作品曾引發國際注目,更在不經意間融入法國文學家的創作意識,成為其作品藝術思想的重要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