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TCL宣布二○一二年度全球平板電視出貨量突破一千五百萬台,這是中國境內彩電企業首次全球年出貨量突破一千五百萬台大關。據了解,全世界能達成這樣成績的企業並不容易,除了TCL,就只有韓國三星和LG,過去的常勝軍日本新力(SONY)不僅無法競爭力疲,還下修銷售目標至一千四百五十萬台。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高層表示,這預示著TCL已躋身全球彩電業第一陣營。
根據研究機構DisplaySearch最新資料,截止去年第三季度,TCL的全球液晶電視市場占有率已從第二季的百分之五提升到百分之六點七,並以百分之十八點七的市場占有率,在中國液晶電視市場上繼續保持第一名。
出口衰退轉為內需
達到中國第一的TCL,事實上也是台灣面板、晶片採購大戶,除了多次來台採購面板,也與台灣的家電老品牌聲寶作兩岸策略聯盟,由聲寶代銷TCL的液晶電視,今年五十六歲的總裁李東生親力親為來台洽談合作事宜。台灣的記者掌握機會專訪,問他對於中國經濟成長的看法,他持平地說,中國出口雖然衰退,但擁有十三億人口龐大市場,經濟成長可以慢慢轉化由內需來拉動,也許再難見到百分之十的高GDP成長率,但維持百分之七、八的水準還是不差。
對於全球消費電子市場版圖正重新洗牌,走高價路線的日系品牌衰退,產品線健全的韓國三星,與TCL同樣走中低價位,目前是最大對手。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說「聯日抗韓」,李東生大表認同,指出應該中台日聯盟。
結盟才能一致對外
去年暑假,他來台參與「兩岸和平創富論壇」,會中他向大眾解說,在雲端技術加持下,電視將進入革命新世代,等於把電腦、手機的功能置入電視中,呈現風貌大不同於以往,從純粹接受訊息的傳統電視轉向「雙向溝通」的智能電視(SMART TV)。他說,兩岸產業在雲端合作有其互補性,台灣業者軟硬體技術強,不少零組件廠商為蘋果代工,HTC更以自有品牌走出自己的路,大陸方面在通訊硬體部分有其優勢,未來在雲端合作上可以「中文應用」為中心,打造華人圈的特殊優勢。
事實上,TCL已在兩岸雲合作跨出大步,和大陸的海信、長虹,以及台灣的晨星、聯發科等多家指標廠商,共同成立「中國智能多媒體終端聯盟」,第一步整合各家技術專長,發展新世代智能電視,已有具體成果。李東生強調,成立聯盟之所以重要,在於制訂雲端各項產業共同標準,才能和韓國與美國業者一較高下。
此外,TCL也加入「中國雲產業投資基金」的投資,李東生表示,該基金由兩岸業界共同出資,大家對雲端未來發展性已有一定的共識。
跨界融合跟上潮流
李東生算得上是大陸經濟改革後成功企業第一代,二○○四年他登上美國《財星》雜誌封面,雜誌就盛讚他「目前尚無其他中國企業比TCL更有機會成為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企業。」
而他之所以能夠不斷推動TCL走向創新與國際化,來自他對於潮流趨勢的掌握和學習精神。
當初在TCL國際化路途最困難的二○○六年,李東生為了凝聚公司向心力,特別撰寫了一封名為〈鷹之重生〉的信給全體員工,在信裡,他首先描述老鷹的生命過程,「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它一生的年齡可達七十歲。要活那麼長的壽命,它在四十歲時必須做出困難卻重要的決定。這時,它的喙變得又長又彎,幾乎碰到胸脯;它的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地捕捉獵物;它的羽毛長得又濃又厚,翅膀變得十分沉重,使得飛翔十分吃力。此時的鷹只有兩種選取:要麼等死,要麼經過一個十分痛苦的更新過程——一百五十天漫長的蛻變。它必須很努力地飛到山頂,在懸崖上築巢,並停留在那裡,不得飛翔。」
他說,留在懸崖上的鷹會先用喙擊打岩石,直到喙完全脫落,然後等待新的喙長出來。這時,鷹會用新長出的喙再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在拔的過程中,鮮血一滴滴落下,鷹卻必須忍耐。而當新的趾甲長出來後,鷹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五個月以後,新的羽毛長出來了,鷹重新開始飛翔,重新再度過三十年的歲月!」所以,他跟員工說:「我們必須把舊的、不良的習慣和傳統徹底拋棄,可能要放棄一些過往支持我們成功、而今天已成為我們前進障礙的東西,使我們可以重新飛翔。」
忍痛創新之外,李東生對於趨勢潮流掌握得宜,去年他接受北京新浪網專訪時表示,消費電子產業正在加速跨界融合,電子製造、資訊服務、數位內容等產業高度整合,拓寬了原先消費電子產業的創新邊界,也打破原先產業融合態勢,不斷孕育出新的產業形態。648
需要二、三十年 才會變成經理人制度
二○一二年是TCL積極奮戰的一年,對於李東生而言也是。為了表示自己對於公司的支持與看好前景的決心,他自掏腰包近億元人民幣,十多次購進TCL股票,累計增加持股三千五百萬股,約占總股本的百分之零的四一。他的祕書屠樹毅接受《證券日報》採訪時表示:「李東生看好的不僅是TCL集團某一塊業務,而是看好集團整體經營情況。」
日前,華南理工大學六十周年校慶,李東生受邀講述為何三十年來仍堅守在管理一線,他舉韓國三星的CEO李健熙為例,「李健熙今年七十多,我才不到六十。」李東生認為,中國企業在各個競爭領域成功,還必須經歷多番曲折,企業創始人不敢懈怠。
他說,「我們這一代的企業家,到這個年紀這個階段,還是會在第一線,不可能那麼瀟灑地把企業完全交給職業經理人。三星李健熙曾經離開過一段時間,因為當時的政府揪著他打官司。官司打完後,他重新回來擔任CEO。李健熙今年七十多,我才不到六十,我覺得不要偷懶。」
他說,中國這一代企業家確實比較特殊。他們從很低的階段起步,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企業還處於發展期。而且像這種快速發展的企業,企業領導人一定要和團隊一起打拚,才有可能往更高的方向發展。
《南方都市報》記者問他,大概需要多長時間大陸企業才能從強人領導漸漸轉由專業經理人經營?李東生說:「我估計還有二十、三十年,企業才會變成以職業經理人為主的管理制度。你看日本企業已經進入到職業經理人階段,但是這兩年在電子資訊產業方面,日本的相對競爭力是在下降的,所以是否和職業經理人有關呢?韓國現在進入到全球第二大電子產品國的行列,但是像三星、LG,都是企業創始人、或者繼承人在第一線打拚,並沒有說讓職業經理人來管理企業,自己坐享成果。」
小檔案 李東生
1957年7月出生,廣東揭西人。1982年畢業於華南工學院無線電系。現任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黨委書記。
李東生屬於「文革」後第一批畢業的大學生,就業時放棄科委和公安局通信科的政府單位,到TTK家庭電器公司做技術工。一位生於上世紀五○年代的企業家曾總結過大陸這一代人的特點:敢於冒險、敢於承擔責任,有頑強的毅力。
80年代中期,李東生擔任惠州市工業發展總公司引進部主任時,先後與國際上著名的跨國集團公司接觸,如荷蘭的飛利浦、美國的唐德、香港的金山實業集團等,這些公司資金雄厚、技術力強、管理水準高,李東生於是極力邀請他們來惠州開設分公司。
1993年初,李東生擔任TCL電子集團公司總經理,他推出具有優異性能、優惠價格的大螢幕彩電,一舉成功。之後他投入科技界,提高TCL產品的附加價值,在公司主張變革創新,藉此提高管理水準和行銷網路市場的反應速度。經過三十年的努力,如今TCL已成為擁有三百多家銷售點和七千多人的銷售團隊的大集團。
李東生個人管理能力佳,幾乎年年得獎,先是1994年榮獲「發展中國家電事業特殊貢獻功臣」;1995年當選「全國優秀青年企業家」;2002年當選「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並獲得年度創新獎。2004年更入選為美國《時代》雜誌最具影響力商界人士,同年二度榮膺「中國經濟年度人物」,並被評選為「廣東十大經濟風雲人物」與「全國影響家電發展趨勢十大創新人物」。2009年則獲評為「CCTV中國經濟十年商業領袖」;2011年當選年度華人經濟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