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禮物的小朋友會跟同學互看彼此的禮物。圖/友達光電
專題報導/記者李祖翔
年前年後,企業愛心送禮不斷,為弱勢學童圓夢計畫也時有所聞,不過友達光電的員工可不滿足認購願望階段,今年自發性當起「列車長」,成為送禮物的「快遞」,從工程師變快遞,受歡迎程度不減,也讓他們體會到關懷弱勢更深層的價值。
過節前,友達行銷工程師劉子豪一早收到公司發來為偏鄉學童募圓夢禮物的認購資訊,這項活動已進行十年,公司同仁對參與公益計畫的態度都是樂意且期盼的。今年孩子有五百六十一件禮物和兩百本圖書的需求,劉子豪心想,等一天工作結束,再來細細瀏覽可以認哪些禮物。傍晚,打開認購計畫的平台,卻發現每項禮物的明細都點不開,難道系統出了問題?很快地,他想到另一種可能,內心忐忑查證,正如自己所想:「是秒殺!」不到一個工作天,其他員工便掃空了幾百件清單,「這也太誇張了吧?」他感到不可思議。
本以為忙碌的工程師今年做不了公益,卻意外看見新的契機:「為彌補無法認購禮物的員工,徵求送禮物到偏鄉的南瓜列車長。」他緊急的點了報名鍵,深怕再次落空。
工程師當列車長,專責送禮物,這種體驗是人生中第一次,他說一開始很緊張,不過,小朋友的落落大方和親切熱情化解了尷尬,讓他擔心的場面從未發生。
行善還能兼旅遊
「我們三人乘一輛車,載著七十二個禮物到新竹縣的秀巒國小,孩子看我們就像隔壁的大哥哥、大姐姐,離鄉工作,久久才回家一次那樣。」因為奇妙的久別重逢,孩子特別熱情,「一點都不像第一次相遇會有的感覺。」他們被帶到校長室,欣賞孩子的原住民舞蹈,然後一起拍照,「他們都是專家,表情多元,姿勢豐富,完全不怕生。」劉子豪笑說。
讓劉子豪印象深刻的,是送禮物的過程看見一群六年級生在拍照,好像進行特殊活動,打聽下得知,他們在為畢業旅行募款做準備,「不到二十個孩子想搭火車環島的費用,僅僅三到五萬元,在他們眼裡卻是天文數字!他們連揹的包包都是教育部補助的!」劉子豪覺得,這筆費用是公司員工都負擔得起的,剎那間覺得自己真的很幸福,尤其在來的路途中,親身體會家與學校之間的遙遠,很替從小必須外宿、被迫離家的孩子心疼,當下決定把這件事帶回公司,討論如何贊助。
工程師林毓屏也沒認購到禮物而當上南瓜列車員,一開始覺得自己只是一名快遞,卻讓校長帶到校長室,以貴賓禮儀接待,受寵若驚。她此行的收穫是體會孩子上學的不便,「這裡道路整平卻非常狹窄,家到學校的距離有五、六十公里遠,家長忙於工作,很難接送孩子上課,所以必須住校。」好在她觀察到孩子物質上雖有不足,卻打心底快樂。快樂怎麼來的?她認為是老師的用心和照顧,「我看到有群孩子要去旅行,有人驚慌地說:『保溫瓶呢?沒有保溫瓶怎麼辦?』校長竟然回:『沒問題,我去買!』山上的老師也都很年輕,看起來不像原住民,卻熱心的到山上服務。」林毓屏說,了解每一年級的小朋友都有禮物的需要後,就希望未來有更多機會能認購。
研發工程師李仁智大概是「列車長」中最幸福的一位,因為他不僅送禮物,還幸運地認購了小朋友想要的七件外套!當天他就被孩子包圍,讓其他義工羨慕得紅了雙眼。
李仁智說,今年自己的寶寶出生了,就想除了認購禮物,還要親手送去,「當列車長去送禮物,是旅遊,也是願望,所以我的心情既放鬆、愉快又興奮。」從內灣開到尖石,沿途都是部落標語、圖騰和特殊的建築彩繪,他表示,即使公司也在新竹,但很少到偏鄉來。「山路並不好開,髮夾彎一個接一個,還起霧。」抵達秀巒國小時,從門口望向教室,孩子的一舉一動一目了然,給人一種好單純的感覺。
欣賞完孩子的表演,李仁智驚喜孩子九十度的大鞠躬說:「客人好!」有趣的開場讓一行人的壓力全部釋放,大口享受山上的新鮮空氣。他說,其實被安排在校長室的接待是巧合,因為校園風景優美、被森林環繞,有劇組選擇一角拍戲、需要收音所致,但這個巧合,就像在迎接義工的到來。
送禮重要在關懷
而被大家羨慕的是禮物部分,李仁智對認購的外套很用心,考量到孩子想要禦寒外套,乾脆買品質好的羽絨衣,因為送禮不只是補充物資,更重要的在關懷與心意。「有個小女生才一百二十公分,卻想要一百五十公分的外套,原來是媽媽常冒著寒風上山載她回家,她想送禮物給媽媽,我很感動,就買了大小兩件當禮物。」還有孩子想要的是班服,希望參加活動或旅行時,有歸屬感,一般人想要就買得起的衣服,他們得放在年節願望才能擁有。
「那天中午,我們還受邀留下來用營養午餐,午餐很好吃!可是不敢吃多,就怕孩子沒得吃。」義工為孩子著想,孩子也有不少回饋,「這裡有太多驚喜!他們用完餐,竟乖乖排隊洗碗,高年級的哥哥、姐姐會監督中低年級的碗有沒洗得乾淨。有趣的是,本來我們不需要洗碗的,但我一時興起,跑去排隊,他們也很配合,認真、嚴格的審查,甚至假裝我不合格,硬要挑毛病,然後一個已經檢查過碗的低年級小朋友,居然偷偷把我的碗和他的對調,讓我順利過關。覺得小朋友對我們好,真的很開心!」
送物資到「特偏鄉」
許多偏鄉學校的孩子都有企業或社福團體舉辦活動、得到禮物和物資,孩子對外來訪客不陌生,甚至很習慣義工的到來,可是他們總能用最真誠的熱情回應每一次的接觸,李仁智說,孩子午休都不睡覺,一直圍著他,問身上的東西哪裡買的?要不要留下來一起住?「他們還說房間要讓給我睡呢!」相處不到兩個小時就像忘年之交,兄弟般勾肩搭背,並相約下次來作客時,要一起打球,他們還能主動請喝飲料。第一次親手開車送禮物,新的企業義工體驗,大成功!
友達行銷推廣處的陳凱怡說,為了支持同仁圓夢計畫的永續經營,公司建置圓夢計畫的平台,並協助與學校及社福單位聯繫,蒐集、篩選願望,以確保在伸出援手時,能實質幫助到小朋友的生活和求學。現在節慶近了,員工都會想到遠方的孩子,但失落的是,認購總是被秒殺,才會有人發起「南瓜列車長」,由員工社團樂服社、樂活社、攝影社及英文讀書會等社員主動開車,把禮物送到秀巒、玉峰、石磊、新光等新竹縣「特偏鄉」國小,每年名單都在成長中。
而小朋友願望也很單純,有時背後動機令一般物資豐裕的人無法想像,例如九歲的美美想要一個鬧鐘,這樣上學就不會遲到,原來家中僅靠年邁祖母做資源回收,實在沒有零用錢添購鬧鐘。一樣九歲的小玲想要故事書和國語辭典,原因是家裡只靠小學畢業的爸爸打零工餬口,她希望多讀一點書,改善環境也能助人。八歲的小明想要一雙運動鞋,因為喜歡打球卻沒有球鞋。七歲的凱凱想要一本著色本,因為老師說他畫的圖很好看,但一個單親又低收入戶的背景卻無法滿足他的期待。樂服社社長詹麗蓉說:「孩子的願望微小且單純,我們感動於孩子拆禮物時各個興奮滿足的表情。」攝影社社長劉錦學說:「希望孩子在收到禮物後,能為生活帶來更多的溫暖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