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遠鏡隨著科技進步,也讓我們朝天文夢想更進一步。圖/路透
為進一步探測水星,NASA在2004年發射信使號太空船(MESSENGER),搭載與水手10號類似,但更先進的探測儀器,目標為探測水星二極地表和和地心的結構演化,地質化學成分、磁場狀態和對水星作全球遙測。
信使號於2004年8月3日升空,開始漫長旅程,先於2005年8月對地球作了飛越,繼於2006年10月作首次金星飛越,於2007年6月作第二次金星飛越;2008年飛近水星,作第一次水星飛越,2008年10月作第二次水星飛越,2009年9月作第三次水星飛越,這期間繞行太陽15圈,終於在2011年3月17日進入水星軌道,開始探測。
信使號任務是希望能了解水星地質是如何形成?綿長山脊隨年代有何改變?火山在何時形成?磁場如何產生?太陽循環周期如何影響水星?水星地心結構和現況如何?還有,我們要知道,從雷達上看到的那些像冰的東西是什麼?
由信使號傳回的資料,使我們對水星了解大大增加,更令人興奮的是,就在一個多月前,NASA宣布證實水星上有大量的冰,薄冰上還覆蓋著疑似有機物的沉積物質。水星上的冰不僅存在於北極地帶曬不到太陽、溫度約攝氏零下223度的隕坑陰影處,同時也存在於較暖一些的坑洞裡。至於冰上面的沉積物又是什麼呢?科學家推測沉積物可能是由含高揮發性物質的隕星撞擊水星時留下的,但它們的成分是什麼?其中含有多少有機物質?它們當初與水星撞擊時是經過什麼樣的化學反應才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水星上其他地區也有同樣的物質嗎?
NASA的科學家們希望沉積物是碳,因為碳是構成生命結構的基本原素之一。科學家還在作進一步分析,希望能證實這些有機物與地球上形成生命的有機物是同種類的。但這些謎題只有在繼續探測水星,得到更多資料後,才能得到解答,我們也期盼有更多人加入探測行列,一同揭開水星神祕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