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兆南(右)演京劇丑角起家,圖為一九五○年代左右他與京劇名伶戴綺霞演出《天女散花》。圖/王安祈提供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人人愛看小丑戲,但京崑戲中的小丑戲演來不簡單,說學逗唱樣樣得行。國光劇團歲末公演推出〈小丑報到〉,今天至六日在台北中山堂搬演十三折以丑角為主角的丑戲。國光藝術總監王安祈邀高齡八十九歲的相聲大師吳兆南演出《打麵缸》與《紡棉花》,讓睽違台灣京劇舞台四十餘年的吳兆南回歸丑角本色。
〈小丑報到〉除了國光當家的魏海敏、陳清河、朱勝麗、唐文華、溫宇航外,另邀京劇資深名丑劉復學、崑劇丑角大家張銘榮等人共襄盛舉。《打漁殺家》中唐文華反串丑角教師爺,魏海敏反串老生蕭恩,溫宇航反串旦角蕭桂英,噱頭十足。
王安祈表示,京劇丑戲充滿生活氣息和幽默的人情味,需多年苦練累積功力,使火候拿捏與現場氣氛掌握恰到好處。〈小丑報到〉的特色是「戲中七位旦角全程踩蹺,秀出旦角戲的功底;每位演員都有主戲,使團隊形成良性競爭」。
王安祈說,最早的京劇有很多丑戲、玩笑的民間小戲,只是後來京劇文人化,習慣演大戲、大格局的作品,這些小巧的戲瀕臨失傳,希望透過這次主題式演出恢復丑戲氣象。
台灣觀眾較熟知吳兆南相聲方面的成就。他十三歲登台,雖非科班出身,但始終熱愛京劇。長一輩戲迷還記得吳兆南演過京劇,與胡少安、李萬春、李麗華都同台演過。
《紡棉花》由魏海敏主演思春少婦,吳兆南與唐文華主演真、假丈夫,講述少婦在家紡棉花、帶小孩,等待經商的丈夫回家。某天丈夫終於回家,少婦為了試探丈夫是不是別人喬裝的,要求與丈夫唱和一段曲子、搭演一段戲,妙趣橫生。吳兆南表示,這是齣可讓演員發揮才藝的戲。
《紡棉花》曾因京劇名伶童芷苓演出一段娃娃哭鬧,媽媽解開旗袍扣餵母奶的戲,引起台下觀眾驚奇,這齣戲遭禁演。吳兆南說,其實這場戲演員背對觀眾,只是做出餵奶動作,內還穿著三層衣,和現在尺度真是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