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在註解《金剛經》時,一直強調「口說心行」,乍看一頭霧水,這不是說了白說,誰不知道啊?就是心口如一地念經而已。但安靜一想,做得到嗎?真做了?即便是早已皈依三寶的弟子,有多少人真的完全做到了相續不斷地念誦,而心念也跟著如是修持?
在講說「持經功德分」之前,佛跟須菩提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又跟著說:「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六祖的看法是:「真語者,說一切有情皆有佛性。實語者,說眾生造惡業定受苦報。如語者,說眾生修善法定有樂報。不誑語者,說般若波羅蜜法出生三世佛,決定不虛。不異語者,如來所說初善中善後善,旨意微妙,一切天魔外道,無有能超勝及破壞佛語者也。」
這一長段話,我只看到了「非法非非法」,一言以蔽之。所以佛陀才諄諄告誡須菩提(其實是說給我們聽的):「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也就是說我們的業,不論善惡是非真假,一樣都跑不掉,該嘗的喜怒哀樂,一點也少不了。最真實不過的事實是,若想逃過這一切善惡業報,就必須進入般若波羅蜜。千萬別抓住「非法」,一時樂極生悲地忘記「非非法」,而墮入自己打造的陷阱。
佛陀還接著告誡,自以為高人一等聰明無比的菩薩,若心住於法而行布施,也就是有目的有目標有看法地去行六度,一開始,便著魔了。才進入第一度波羅蜜的布施,就已經眼瞎手盲地失去方向。這就好像聲聞乘的成就者,在我們看來已經是大大了不起的阿羅漢,到了如來會中聽聞佛法,照樣眼瞎耳聾,皆肇因於執著「法相」,無法捨離。
若菩薩能不執著法相而行布施,便好比在照明清澈環境下的眼睛,能看透任何眼前的事物。
一翻恐嚇過後,一個急轉彎,佛陀忽然來個大放送,「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即為如來。」前面才說不管是阿羅漢還是菩薩,雖已比常人了解佛法且精進修行,但只要一著法相,盡付流水,一切的努力都枉費。這裡卻讓毫無登地跡象沒有任何果位的普通人,只要有機會願意念誦這本經書,便等同如來。這何止是三級跳,說是千萬級跳躍也不為過。
緊接著,還用一整個篇章來闡述念誦此經的功德,山高水遠地比累積百千萬億劫的布施功德還要大。而且僅僅是聽到這本經書便生起信心,就已經有如此大的功德,更遑論產生信心後,又接著書寫受持讀誦,還為人解說。
很少見佛陀說話這麼緊迫,竟然用了一個難得看起來很急躁的字眼:「以要言之」在說出至關緊要的「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前,他,竟然加強語氣地說了「以要言之」,真是佛陀最深具人性的一句話。
看到這四個字,彷彿撿到寶,證明佛陀離我很近,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