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據上海《新聞晚報》報導,江蘇南通市委黨校教授、圖書館館長黃楊提出,相較「龍的傳人」,中華民族更應是「羊的傳人」,因為被視為中華民族向來血脈的羌族,其名「羌」是甲骨文中最早記識族號的唯一文字。而在甲骨文中,「羊羌同義」,因此羌人又被稱為「羊人」,其圖騰就有羊。
黃楊說:「龍到底是什麼,說法不一,難以確定。而羊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從歷史上也是可考的。羊文化隱含在我們的漢文字中,隱匿於中國歷史的潛流之中,源遠流長,生生不息,代表了我們文化的本質特徵。」他認為,真正能夠代表「黃河文明」禮儀之邦及其祥和特質的吉祥物,不是表徵帝王、皇權、在一些人看來面目猙獰和張牙舞爪的「龍」,而是作為道德象徵、形象更和藹可親的「羊」。
由於「龍的傳人」早已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論點一出,許多大陸網友批評,充其量多了一位為博人眼球而「大放厥詞」的專家,「拋出驚世駭俗的不成熟理論,絲毫不顧及基本倫理常識、社會情感。」
但一位山東老師投書持平地說,黃楊的「羊的傳人」並非完全不可靠。至少從黃楊提供的論據和他之前從事的工作看,「羊的傳人」之論並非隨意說說。「『羊羌同義』、『羊大為美』,且吉祥的『祥』、榜樣的『樣』、善良的『善』以及繁體的『義』都包含有『羊』字,這些至少表明,『羊』在我國的傳統文化或民族發展和演變過程中,起到過重要作用。」
這位老師說黃楊也曾開過名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發軔——中國古代羊文化」的課程,雖然他不認同「羊的傳人」,但至少是一位認真老師所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