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曬帳單 網購成癮要戒除

 |2012.12.29
1145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根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針對二千五百八十人所進行的網路調查,發現高達七成受訪者認為自己「網購成癮」;百分之四十五點六的人幾天不網購就會覺得缺點什麼;百分之二十五點六的人感覺自己有「比較嚴重」或「很嚴重」的網購癮。

《羊城晚報》也專訪到一位典型的網購愛好者,這位住在廣州白領劉小姐,收入中等,無家累,平時收入除了做投資理財外,大多用來應付日常開支,工作忙碌之餘,網購成了她的一大樂趣。她說自己從二○○七年開始接觸網購,當時「僅限於在『當當』(購書網站)上買幾本書,花費很小。後來愈來愈習慣網購,花費也就愈來愈大了。」她查了自己近五年來的網購帳單,發現支出花費增長四十多倍!「以支付寶帳戶為例,二○○七年是(人民幣)七百多元,隔年是四千六百多元……去年接近一萬五千元,今年竟然超過三萬元!」從衣服、鞋子、包包、保養品、飾品乃至小吃都是網購,平均每個月花費(人民幣)二千多元!

過度消費就是亂花錢

針對網購成癮,去年就有幽默的大陸網友以金額來歸納消費類型:五百元以下是「勤儉持家型」;五百到五千元為「普通青年型」;五千到一萬元屬「浪費奢侈型」,一萬到三萬元是「砍一個手指頭」;三萬到五萬元要「十個手指都砍掉」;五萬元以上是「果斷剁手型」。這位白領劉小姐說,「照這個分級,即使扣除幫別人買的金額,我也該剁掉一個手指了。」她自省,照收入水平,一年花費在萬元是較為合理的,「雖然說網購便宜,看著誘人,也能幫人省錢,但如果買了太多東西就是一種過度消費,是亂花錢。」

單身亂花錢,小家庭也不例外。「這一年每個月網購花四五千元,相當於房貸和車貸的總和了。」在省城某事業單位工作的李潔現在也不習慣出門逛街,她和老公以及孩子的所有東西,大到家用電器和家具,小到一瓶醬油,全在網路上買。為了讓孩子吃得放心,李潔夫妻倆還專買高價安全的進口食品,比如鮮牛奶等。「恒隆賣的進口食品太貴了,單價三四十元,網上一般只要十幾元。」李潔聽說這些進口食品的供應商同時供應網路商店和實體商店,但實體商店和網路商店相比,明顯貴了很多。

相較於大陸的網購現象,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也發現近幾年台灣經濟不景氣,年輕消費者為了省荷包,也會跨海向大陸淘寶網購物,過去台灣人將大陸視為「黑心商品」發源地、仿冒品大本營。

淘寶網分析說,台灣會員最喜歡在淘寶購買產品包括女裝、女鞋、玩具、模型、箱包、童裝、童鞋、數位產品配件等,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分析師陳映竹分析,「一件襯衫台灣網購起碼賣六百到七百元,同類的產品,在淘寶只要兩百元。」台灣的消費者也說,很多台灣商家都向淘寶批貨,「同樣的東西,在台灣買與在淘寶買價差十倍,你買不買?」

但台灣由於土地面積小,量販、超商林立,在網購上還是保守許多,根據日前網路購物網站樂天市場公布全球電子商務調查,其中台灣消費者每年花新台幣一萬一千一百一十一元,在十二個調查國家中排名第十,僅比泰國、印尼消費者略高,還是屬於「偏低」族群。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