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的親子關係及適時引導孩子培養自己的興趣,是父母給的最好禮物。圖∕潘俊宏
文/楊嘉敏
十二月十四日首次介紹賽德茲大師的教育理念:天才是可以培養的,這周接續介紹賽德茲其他相關的理念。
●教育理念二:和諧的親子關係是孩子學習的基礎。
賽德茲的表弟,是個非常頑皮的小孩。有次他把祖父流傳下來的金表拆開來瞧個究竟。剛好被他的父親撞見,氣得追打小孩,賽德茲看到這種情況後,連忙阻止說:「一只金表會比孩子的生命更有價值嗎?」
這位爸爸雖然沒再追打小孩,但也有好長一段時間,不跟孩子說話。賽德茲的表弟長大後,不顧家人的反對,在馬戲團工作,直到他媽媽死後,才回到家裡,和爸爸重修舊好。
●教育實務二: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孩子。
賽德茲藉由表弟的例子,和家長們分享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那就是要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孩子。當初發明大王愛迪生,也常常拆解家裡的東西,但他的媽媽非但沒有責罵他,反而還幫他蒐集更多的東西,滿足他的好奇心,以及探索的欲望。
於是愛迪生在媽媽的鼓勵下,盡情地研究探索,發明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東西,改變了人類的生活。
●延伸活動二:全力支持孩子。
知名設計師吳季剛,從小就愛玩愛設計各種洋娃娃的服裝,因此家裡堆滿了女生愛玩的洋娃娃。有次家裡剛好來了客人,一看到家裡到處是洋娃娃,便很好奇地問吳媽媽說:「家裡不是沒有小女孩嗎?怎麼到處都是洋娃娃呢?」在房裡的吳季剛聽了很難過,吳媽媽能理解他的心情,於是把家裡的地下室整理出來,成為吳季剛玩耍及工作的地方。
在吳媽媽的用心安排下,吳季剛不只擁有自己的小天地,也造就了他的舞台。由此可知,在對待孩子的興趣上,家長們須以同理心為起點,用心和耐心為輔,才能讓孩子們開心且自在地發揮自己的潛能。
●賽德茲給師長們的經營教育祕方二:不要讓習慣變成一種陋習。
賽德茲曾說過:「不要讓孩子的習慣變成一種陋習。」賽德茲認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習慣,但別讓孩子的不良習慣變成陋習,而阻礙了孩子快樂及健全的成長。引導孩子培養自己的興趣,讓他的生活能夠更加豐富,生命才能有更多層次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