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出看見失分,打勾看到得分,換個角度,生命會更美好。圖∕鄭惠仁
文/吳念容
「為什麼把我這題圈起來?」孩子又嘟著嘴,抱怨我將他作業上的錯誤標示出來。我義正辭嚴地說,當然要做記號呀!這樣才知道你錯在哪裡,下次寫題目時,就會提醒自己。
一直以來,每次在看孩子功課時,經常因為這件事而小有爭執。我了解孩子很在意自己的表現,也常把握機會教育他:你只是寫錯而已,不表示你這個人不好。你是很棒的孩子,只是這題寫錯而已。我邊說,邊往下看,繼續把寫錯的部分圈出來。
猛然想起,最近在網路上看到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的一門幸福課,課程中提到「隧道效應」。如果老師在幾百人上課的課堂上,看到一位學生打瞌睡,就認為自己講課內容很無聊。那麼,他就會因為只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而忽略其他好的一面。就像一個人在隧道中,只能看到前後很狹窄的視野,而忽略出了隧道之後的廣闊視野。所以,要練習將消極的想法最小化,不要受它的影響。
我仔細思考後發覺,孩子寫錯的真的只有少數幾題,但我卻經常將焦點放在他寫錯的部分,指責他的粗心大意,而忽略他細心答對的部分。
在繼續檢查孩子的另一項作業時,我換了一個新方式,將孩子做對的打勾。檢查完畢,我把孩子叫到書桌前,讓他看自己得到多少勾,並且讚美他答對很多題,很棒。接著,才針對沒打勾的部分,一一檢討。過程中,孩子一改往常的不耐與忿悶,平心靜氣地和我一起討論、訂正。
我也發現,當自己將焦點放在孩子做對的題目時,自己便能用更溫和的態度陪著他訂正。
生活中,有好壞對錯、有成功失敗,不僅孩子學習時是如此,我們大人也經常面對這樣的現實。抱持正面積極的心態,將焦點放在好的、成功的一面,不僅在孩子做對的題目前打勾,也在孩子有好的行為態度表現時打勾。同樣地,當自己用心為家人準備一頓豐盛的晚餐時,也可以幫自己打勾,讚賞自己一番。
總之,對的就打勾,好的就打勾,幫別人打勾,為自己打勾。今天,你打勾了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