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飽受大陸工資上漲及員工墜樓頻傳所苦,郭台銘於二○一一年底宣布,未來三年將新增一百萬個機器人,取代低階勞工。目前富士康員工接近一百二十萬人,其中大陸員工超過一百萬人。人類將被機器人取代的憂心又起。
但科學家說,機器人會消滅不好的工作職位,並為好的職位帶來幫助。「工業革命以來,機器沒有完全取代工人,電腦沒有完全淘汰職員,」科學家說,「我們想讓機器人成為工人的延伸,而非工人的替代品。」
戰爭也將逐步「無人化」,如機器戰士、無人戰機,把傷亡降至最低;但是否從此不再徵兵,只要幾個電腦專家?是否將減少或增加戰爭,無人敢保證。
在阿富汗、伊拉克,美軍使用掌上型「身分識別儀」掃瞄當地人的瞳孔,將每個人的生物資訊建檔,形成電子資料庫。未來戰場上,士兵可以快速識別某人是否他們要找的人,提供情報分析。
生物資料還傳回美國,進入聯邦調查局、國土安全部。對執法者來說,生物掃瞄頗具吸引力:「你可以出示假身分證,你可以把鬍鬚刮得乾乾淨淨,但你無法改變生物資料。」強行蒐集生物資訊,嚴重侵犯隱私,但他們表示會確保人民權利得到尊重,這項技術不會濫用。
隱私恐怕很難不被侵犯。谷歌眼鏡將在兩年內上市,內建鏡頭,凡看到的都傳送到社群網上,迷你螢幕還可顯示文字、數位資訊。以後誰都躲不了狗仔,任何人經過身旁,看你一眼,畫面立刻傳送,同步轉播。
撇開隱私權、勞動權不談,科技的好處多多。瘧疾是人類十大傳染病之一,全球每年有三億人感染瘧原蟲,八十萬人死於瘧疾。最近英國培育出無精蚊子,大量投放到自然環境中,阻止瘧疾傳播。
無人駕駛汽車已獲准在加州上路,未來早晨開車上班,只要按下「目的地」鍵,可以補眠或看報紙、議會資料,車子自動把你送達公司。無人駕駛客機也發展出來,但報紙標題是:「你敢不敢坐?」全電腦時代的恐懼是駭客,無人駕駛客機很可能被劫持,或只是單純當機就會造成墜機。
新科技是否干擾生活?撇開低頭族不談,劍橋大學的報告顯示,儘管電子遊戲、社交網站及青少年頻繁發送簡訊影響家庭生活,但總體而言,受訪者認為科技帶來的負面影響,主要是家人共處時間及家庭活動減少,因為面對面溝通仍是交流的主要方式。
區別在於,社交媒體會留下永恆的記錄。你可以追溯並搜尋幾個月前某次交流的詳細信息。從根本上講,你過去的活動能被審查,這也帶來許多額外挑戰。你的所作所為,無所遁形於天地間。
隨著科技發展,愈來愈多人不必進辦公室,而是在家遠端工作,但許多人卻常常摸魚。社會學家說,在家工作者心有旁鶩並不令人意外,工作隨時可能上門,不再侷限於朝九晚五、周一到周五的制式時間。
未來無論上班、打仗都不必出門,甚至旅行可以透過「谷歌地球」代勞。但人際互動將愈來愈少,人人成為孤島,社會疏離感更高。當機器愈來愈強,做為萬物之靈的人,包括勞動權、隱私權等人權會一步步流失。科技的發展是福祉,也是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