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慈善救助基金會上周發布今年「世界行善捐助指數」,在一百四十六個國家地區中,新加坡排名跌到百名以外,排在一百一十四名,新加坡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在臉書上發文:「真的很丟人」。
今年排名前五名的是澳洲、愛爾蘭、加拿大、紐西蘭,美國;東南亞國家進入前二十名的只有兩國,印尼排名第七、菲律賓排名十七;在東亞地區的排名,香港排名十九、韓國四十五、蒙古四十六、台灣五十二、日本八十五、中國大陸一百四十一。台灣和中國大陸這個代表正統華人社會的排名成績實在不太理想,尤其值得注意的中國大陸是倒數第六名,還輸給新加坡。
這項評估指標分為三項,除了「捐助金錢」,還有「投入義工時間」和「幫助陌生人」,調查特色是捐助金錢給慈善機構的「頻率」而非金額高低;調查並不著重投入義工的總時數或幫助陌生人的總次數,而是在特定的時間內有沒有行善。這樣的調查結果和我們的認知會有很大落差。
台灣宗教團體的募款相當驚人,但是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企業界大金額的捐款,往往一捐就是數億、數十億元,和國際調查的指標有差距。此外,台灣的義工文化也蔚為特色之一,大陸人士來台之後,對於台灣的義工文化大為驚艷,當他們到佛光山參訪,看到這麼多親切和藹的義工在做義務性的服務,的確讓他們既感激又欣羨。
台灣是一個公益捐助、義工服務已臻成熟的社會,捐助金額和義工人數都相當驚人;但是從國際的指標來看,只是排名中等而已。因為台灣整體行善捐助的普及率還不夠。以西方國家來說,因宗教信仰關係,每個月必須提撥一定比例的薪資做捐助,而且學校要求學生擔任一定時數的義工當做學分,它的普及率相對就高,排名自然在前。
碰到天災的特殊情況之下,捐助會特別踴躍,支助選舉的政治獻金也是一項特殊捐助,近年來樂透高額中獎者的捐助也很驚人。總總各種因素產生了東方社會和西方社會不同的行善捐助文化。雖然這項指標未必讓人覺得公平,總有參考價值。
中國大陸的情況也值得探討,大陸經濟近年才開始發展,捐助和擔任義工的觀念尚不普及,三項指標的得分比例都很低,義工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四。由於公義社會的觀念還不成熟,因此出現類似陳光標「高調行善」的事例,及紅十字會挪用公款醜聞。大陸目前經濟正快速發展中,政治和社會改革的步調才開始啟動,但是文化觀念的改變則需要更多有心人士的投入,且要一段時間才可能形成社會共識。
吳作棟在臉書上說,「國人的智商測試在世界往往排名第一,競爭力和其他硬的領域表現都不錯,但排名一百一十四,真的很丟人。」「我們需要做更多,讓新加坡成為關懷與仁慈的社會。」新加坡有這樣的自覺,台灣的排名雖然超前新加坡,至少我們要有像新加坡一樣的志氣,重拾樂善好施的美名,讓華人社會充滿著溫柔敦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