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旱除蟲抗高溫 基改作物大變身

羅智華  |2012.12.21
1875觀看次
字級
一般人難以用肉眼辨識基改作物。圖/于志旭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陳朝圳表示,目前要培育出新品種,大多是利用「育種」方式研發出來。以基因改造為例,主要是透過生物技術來達到基因重組、改變植物內部的基因排序,例如抗旱水稻,就是在作物內殖入抗旱基因,讓它具有抗旱能力、讓降雨量不足的地區也能種出稻米。

然而,雖然透過基因改造技術可以讓植物、農作物脫胎換骨、因應當地的自然環境、土壤與氣候,但國際對基改作物仍存有爭議。研究農業與作物領域的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教授黃炳文表示,由於科學家對基改作物是否會影響人體健康的看法仍無定論,因此各國對基改的管控程度亦不盡相同,像美國因投入基改技術行之有年,因此應用普遍,但歐日則是管控較嚴格。

台灣大學農藝學系教授郭華仁表示,以台灣為例,雖然研發基改作物的歷程已長達二十多年,但至今仍沒有基改作物可以合法販售,原因是在於台灣缺乏足夠人物力來投入大規模研發工作與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試驗,因此政府機關也不敢貿然放手讓基改作物上市。

而美國種植基改作物迄今,亦出現不少後遺症,像是美國就因為大量種植抗蟲作物,反而衍生出可抵禦抗蟲劑的「超級害蟲」,讓農民相當困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