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真奇妙 世界上第一座太空站

羅智華  |2012.12.21
1644觀看次
字級
禮炮3號軍用偵探站簡圖。圖/NASA

如果人類要長期在太空探測,就須要在太空設一個居住的據點,這就是太空站了。

蘇聯的禮炮計畫(Salyut)於1971至1991年間執行。計畫中包括六個科學研究站和三個軍用偵探站,軍用站不在本系列討論之內,科學站主要從事對地球的觀察、對太空環境的解密、和對生物在太空生存的挑戰。

禮炮計畫的基本條件是:太空站要能長期自行供電,於是裝設了太陽能板;而且太空站上要有對接口,讓來訪的小飛船對接停泊。

要知道太空站像是在天上的一個車站,小飛船像是客運車一樣,載來太空人和日用品,把飛船停在站上的接駁口,人貨進到車站裡去;過了一段時間,又飛來一架小飛船,載來另外一組太空人和貨,來接班輪替,他們把小飛船停在另一個接駁口,前一班的太空人這時已任務期滿,該回家了,就登上當初帶他們來的那架小飛船,脫離接駁口,珍重再見,回返地球老家。

太空站上,最好有二個以上的停泊口,因為在兩組太空人換班的那幾天,會有兩架小飛船停在站上,那幾天,當然站上人多了,新的補給品也來了,會熱鬧一些。

對接技術和停泊以後交接太空人,禮炮計畫都做到了。世界上第一座太空站禮炮1號,長20公尺,機身呈4公尺直徑的圓筒形,於1971年4月19日發射升空,等待來訪的聯盟號太空船。聯合10號來了,對接上了,但是對接口損壞,開不了艙門,三位太空人進不去,嚐試修理了五個小時,黯然離去。

一個半月以後,聯盟11號來了,帶來另外三位太空人,再接再厲,成功對接,三位太空人住進太空站,住了23天之後,登上來時的聯合11號太空船,在進入地球大氣層之前,聯盟11號上面的壓力平衡活塞提早打開,因而太空船裡面適合人體的壓力外洩,太空船暴露於無壓力的太空環境下,人體在無壓力之下是不能生存的,於是,瞬間,三位首次進入太空站的英雄,灰飛煙滅。

禮炮1號,在太空運行了175天之後,於1971年10月11日燃料耗盡,脫離太空軌道,墜落於太平洋。

最初的禮炮1號只有一個對接口,到了1977年9月,發射到禮炮6號時,已經進步到有二個接駁口了,因而太空船來造訪的活動也增加不少,不僅有聯盟號小飛船載著太空人來,也有進步號無載人的自動飛行補給船,載來生活用品及繼續運行所需的燃料。禮炮6號在1977年至1982年運行了五年。

禮炮7號在1982年4月升空,在太空運行的時間最久,共有10年8個月,最長的居住紀錄是237天。禮炮7號內已經有電爐、電冰箱和熱水器,太空人的生活品質稍有改善,我以後會向各位介紹太空艙內的生活情形。

禮炮7號在升空一年以後,燃料箱漏了,經過五次「太空漫步」,太空人走出太空艙去修補,終於補好了,這也創造了太空漫步的先例。

三年後發生了停電,與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聯絡,情況危急,最終發現是電池問題,換了新電池,恢復供電,有驚無險。這次事件以後,蘇聯於1986年決定停止太空人入住。禮炮7號在無人居住及維護的情況下,繼續環繞太空軌道,運行了五年,逐漸下降,至1991年2月脫離太空軌道,墜落於阿根廷東北角的太平洋沿岸,禮炮計畫劃下了休止符,在人類太空史上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