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好聲音吳永勝 日親近土地 夜唱魯凱古調

阮愛惠 |2012.12.19
1543觀看次
字級

【記者阮愛惠專題報導】魯凱青年吳永勝從小是個「古」怪的孩子,他愛聽部落古調,不愛聽流行音樂。古調的歌詞不是很懂,但悠揚的旋律一直在腦海中盤旋,既使成年在都市生活,開口唱的都是魯凱老調,朋友都覺得不可思議。

吳永勝從小喜愛音樂,但家中並無餘裕讓他學藝。為了學編曲,年少時隻身到台北闖蕩,做過景觀工程助理、送報生,並與編曲家共事,還曾在餐廳駐唱。六十一年次的吳永勝小學三年級就在高雄生活,但外型和腔調「原味十足」。率真的性格容易被都市人欺負,心裡不舒坦就坐著公車回屏東老家,找昔日的「麻吉」聊聊;或到花市買些花花草草,借著拈花惹草感受到來自土地的溫情慰藉。

三十歲那年,吳永勝意識到,留在台北,音樂之路不可能有更開闊的天空,他決定回屏東老家務農,說服老爸老媽改種有機農作。老媽不相信不用藥不施肥能有好收成,永勝雖非學農出身,卻對有機很有信心。他說:「有機,要先有做的勇氣!沒人教,就先從容易的種起。」他一開始種蔬菜,接著種檸檬,再來是難度較高的木瓜,一步一步累積經驗。後來還去讀了生化科技系,接著學習中興大學的有機農業課程,並參與了屏東科技大學王鍾和老師的研究,幾年下來,他成為農業改良場的講師!

吳永勝沒有放棄他的音樂夢。白天種植,晚上寫歌編曲,也教唱歌,還到PUB伴奏和演唱。吳永勝說,原住民古調作品,就像有機農作物,只有特定的消費者,只為懂得它的人長養。吳永勝總是一大早就對自己的作物喊話:「堅強一點!迎著晨露朝陽長大,不要讓害蟲吃掉喔!」

他相信種東西和作音樂的道理是一樣的,有機作物和好音樂都不是短時間躁進的,等待的過程他總是充滿了愛與感謝。他用母語為他的作物寫了一首歌〈luka mialrealre 每日清晨〉,代表他的心情,中文歌詞是這樣的:「每日清晨.閃爍滴下那清澈水珠/因你的話如甘露.使我歡喜快樂/每日清晨.芋頭葉的露珠閃閃落下/因你的愛如甘露的話語.滿滿滋潤我的心裡」。

熱愛魯凱族古調的吳永勝,有一次聽到排灣女子桑梅娟唱排灣古調Lju li ma時,大為感動!原來竟有人和他一樣愛唱古調,四十歲的身體裡包藏著蒼老的靈魂。吳永勝決定採集古調加以編曲,製作一張他心目中的夢幻專輯。

不是推自己 而是推文化

永勝收歌編曲的時程拉得很長,這張《老人家哭的聲音:風的能力者》專輯一做就是六年,直到二○一二年上半年才完成,專輯內容包含了古調與永勝和幾位夥伴:桑梅娟、巴志郎、彭水光的詞曲創作。其中,巴志郎唱的古調有個特別的地方,就是錄音時直接清唱,編曲時再用自由拍來配合主唱,足以表現出古調不受節拍拘束的原味。專輯試聽版一放到網路上,聽過的人都按讚!

這張專輯至今未正式出品,永勝坦承「沒錢」。為了讓優美的古調有交響樂規格的編曲,之前他花了太多錢在錄音間。「我想讓大家了解,原住民音樂不只是『娜魯灣』。古調短短的幾個音節,卻有很多涵意,透過美妙的編曲,一般人更能接受它。有沒有出版不是重點啦!我不是在推自己,是在推文化。」他靦腆地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