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ste味覺是人類體驗自然的第一步。圖/黃一峰提供
到大自然中去漫遊踏青是愉快美好的記憶。「自然觀察達人」黃一峰老師提出「五感」觀察術,教初次入門的人如何敲開大自然的門扉,先跨過門檻,就有機會深入大自然的奧祕和絕美!
黃一峰從小就是個對大自然很好奇的孩子。高中時念美術設計的他,畢業展的作品,他製作了一個「台灣溪流生態博物館」的logo,那時一邊到溪邊玩一邊收集資料,又快樂又有成就。
一九九七年起,黃一峰加入荒野保護協會,開始用他專長的攝影和繪畫來記錄大自然,之後展開一連串在海內外帶領民眾觀察自然的行動。黃一峰說:「要認識大自然,不一定要到遠方,可以從身邊環境及與我們有關的生態開始觀察起。」
黃一峰說,觀察自然不是特地去作的事,可以成為一種「習慣」。先丟開書本,運用「五感」──視覺、味覺、觸覺、嗅覺、聽覺,來感受自然。而野地有很多可食的植物,在確定是可食的之後,別怕,鼓起勇氣嘗嘗看,只要「嘗」試過的,保證一輩子都記得它。
黃一峰帶隊到野外時,會讓隊員矇起眼睛,然後擁抱大樹,靜靜用手撫摸樹皮和樹葉,用臉頰去碰樹。「常常有人抱著抱著,就流下眼淚,因為我們用觸覺和大自然接觸的經驗,已離好遠好遠了!」黃一峰說。
至於聽覺,是很多人不自覺忽視的利器。黃一峰說:「由於我們習慣用眼觀察,對影像的記憶遠超過聲音。我建議大家用擬人化的記憶法,例如白頭翁的叫聲『巧克力!巧克力』;冠羽畫眉的叫聲『吐米酒』,就像學生為了應付考試用口訣記重點一樣。」用有趣的方式來記大自然的聲音,絕對是增進自然觀察功力的好辦法。
當然除了人身的「五感」,觀察自然還需要一些基本裝備,例如筆記本、望遠鏡、相機、保溫水瓶、雨具、植物圖鑑等等。
黃一峰在他最近出版的新書《自然觀察達人養成術》中,很仔細地教導大家觀察大自然的種種祕技,書中更採用了許多他拍攝的植物和生物照片,配上手繪的插畫。他說,他出版的不是學術書,書中的文字也不見得客觀精確,他只是想用有趣的角度來談自然觀察,在科學的基礎上,用自己的經驗、自己看到的、自己的語言去詮釋大自然,目的是讓一般人懂得用更簡單、好玩的方式,親近自然、了解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