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復始的,砂子努力經營她的小小玫瑰園。她喜歡花花草草,對玫瑰更是情有獨鍾,最多時,曾在我們位於異國的他鄉小園種有二十多種不同品種的玫瑰花,在我們位於台灣的小小白石莊花園裡,也曾一度種了大約十種不同花形花色的玫瑰。
可是無論再怎麼努力,往往也無法讓自家花園的玫瑰開得像專業的玫瑰園那麼壯碩精采,教她倍感挫折,但這種挫折感總在下一趟進了花店就消退而重燃熱誠。
買過一回又一回,種過一次又一次,我曉得箇中原因,卻沒點破,那便是施肥和施藥的關鍵技術,尤其用藥,除了防治病蟲害,往往還能讓植株更加強健,開花開得更大更艷,我們是堅持不用藥的,當然種不好。據說,許多花店裡所賣的玫瑰都只具讓人用眼眸欣賞的功能,絕對「不鼓勵」人們用鼻子去欣賞其芬芳,因為嗅不得。
在我們的玫瑰園裡會看到更迭不斷的興衰史,逛一趟園藝店之後,總有好一陣子的美景;一年半載後美景一過,五顏六色繁華褪盡,又會只剩一、二株兩三朵,好不孤單。
這樣的玫瑰園觀察,會讓人分外看清一個事實:愈是名貴品系出身者愈不好養,愈是尋常可見、平平凡凡的品種,愈是「耐命」不死,往往是整個花園中之最後存活者。
你要當嬌貴、高貴、名貴的品種嗎?要當心一件事:環境變遷、失去保護傘之時可能第一個慘遭淘汰出局。這是玫瑰告訴我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