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水養首創「圖像薄膜太陽能電池及製程」,成功結合科技與藝術。圖/黃義書
這項獨步全球的新技術,除了讓研究團隊獲頒國際發明大展殊榮外,也開始與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合作打造綠能藝術,連水養說,為因應日益龐大的智慧型手機用戶,歷史博物館打算將館內收藏的藝術家畫作與圖像化薄膜太陽電池技術相結合,打造成可以利用太陽光充電的「行動藝術充電器」,讓太陽能充電器的外觀不再是呆板的單一顏色,而是可以邊充電邊欣賞名家畫作的藝術品。
「創意發明絕不是科學家的專利,重點是如何從生活中發現問題,進而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連水養笑著說,常有人好奇要如何發明出新東西、新技術,在他看來,發明並不需要太高深的學問,最終目的其實是為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不便」,他認為發明者應該懂得運用觀察力去找出生活中已存在的問題或是不方便,再好好思考「解決之道」,想著想著,有時候創意好點子就會在當下不自覺「蹦」出來!
他以市面上獲得不少婆婆媽媽青睞的「動力旋轉拖把」為例,發明者就是發現家庭主婦每次拖地都要用雙手擰乾拖把、耗力又費時,於是想到為何不將洗衣機的脫水原理運用其中,因而研發出可以運用動力旋轉方式來擰乾拖把水分的器具,讓實用發明更貼近日常生活。
連水養認為,創造力應從小扎根,才有助於打造創意社會、創意國家。他建議教育當局培養可以教授創意發明的第一線教師,讓在職教師透過研習課程來提升創造力與創新教學知能,使創意的種子可以透過課堂教學在每個學生心中扎根,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成為未來的愛迪生!
本版科學顧問群:吳祚任、倪簡白、邵廣昭、柳中明、馬哲儒、陳國東、胡植慶、黃崇源(按姓氏筆劃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