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Google搜尋器輸入嚴浩的名字,不到一點五秒,一系列的偏方蓋過他的導演身分。嚴浩的知名作品《滾滾紅塵》、《似水流年》曾一口氣奪取香港金像六項大,其影像及敘事的藝文風格似近又遠,觀眾透過大銀幕一窺其思維,總也半猜半解。今日,拍戲之餘,他伏案在報章雜誌寫養生專欄,從嚴導演搖身一變,變成了「嚴醫生」。
年過六十的他,皺紋不多、面色紅潤,聽人猜自己頂多五十歲,總惹來豪邁一笑:「我家有八個兄弟姐妹,父母照顧不了那多,手足之間互相提點及自救,養生的意識,由此而生。」父親嚴慶是民國演義小說《金陵春夢》的作者,後來成為《新晚報》總編,處理編務外,每天還要寫一萬字,包括專欄和小說。為養育嚴浩八兄弟姊妹,一年只放三日假,也使得健康來不及照護。
「父親使我明白,學懂愛惜身體,才能照顧身邊人!」不用拍戲的日子,平日以生薑、生蒜和番茄拌成「怪物飯」來當早餐,改善自己濕寒的體質,晚上十一點便上床入眠。隨時間經過,近年睡眠窒息症和心律不齊等病因嘗試了「布緯食療」,已大為改善。
周邊朋友跟著他享用「怪物飯」,兩個月已見身體好轉,因此來信分享實戰經驗,有幾十年沒法治好的皮膚病有希望了,糖尿病逐漸好了,幾乎望的重症患者也重燃希望……這些聽來的奇蹟,嚴浩都逐一記載,從實踐中使身體恢復健康,「我在書中還有一些讓精神放鬆的文章,吃的,想的看的都正面,是不可能不健康的。」他說,你我都是都市人,常有或大或小的不舒服,憑讀並實踐,可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