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不過是 將心比心 專訪 北醫塗昭江醫師談理想的醫病關係

陳玲芳 |2012.12.01
8478觀看次
字級
婦產科有女醫師接生,在醫美專科大行其道之時,讓人備覺珍貴。圖/潘彥妃

需要動緊急手術卻只能枯等,因為排不到麻醉與執刀醫生。

急診室沒有醫師可值班,所以不再提供二十四小時全年無休的服務。

護理師一個人得照護二十幾床病人,點滴若是空了,請自行處理。

別以為「上述」只是電影或是連續劇的劇情,其實,這是現實的醫療現場。當醫護人員身心的疲累已達使命的極限,最終,你也只能祈求上蒼:保佑自己永遠不會生病。

據研究顯示,連續工作超過二十四小時的住院醫師,發生嚴重診斷錯誤是其他醫師的五倍以上,其反應能力與醉漢無異!而台灣的醫療現況是:實習醫學生每周工時可能達一百小時,住院醫師甚至是一百二十到一百三十小時。

於是,那些年,曾經是醫學院畢業生奮力追求的四大科(內外婦兒),如今已是「四大皆空」,全台婦產科苦找住院醫師,缺三十五個卻來不到十個,連醫療龍頭台大,都只招到ONLY ONE(一名)。

資深醫師被迫轉行

有人戲稱台灣醫界現況是「五加皮當道」(五官科與皮膚科),「醜人有救,病人無醫」,不僅年輕有為的新血紛紛放棄重症科別,改走「醫美」,連擁有多年臨床經驗的資深外科醫師,也都悄悄被迫轉行。

「老實說,當我聽到自己當年在台大醫院的學弟及一些非常優秀的外科前輩,有些甚至已經貴為教授級的醫師,紛紛轉行走醫美,我真的很『難過』。不是走醫美不好,而是要培養出一個成熟的外科醫師真的相當不容易,到底是怎樣的環境,讓大家失去當初滿腔熱血救人的熱忱,而且這種氛圍愈來愈明顯,有時我也不知道要如何教導下一世代的住院醫師如何堅持自己的信念,真的很希望政府及有關單位好好來檢討。」北醫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塗昭江,娓娓道出他的憂心。

專訪塗醫師,緣起於本報接獲一篇讀者投稿,病患家屬以無比溫暖的文字,表示對塗醫師及其醫療團隊「永遠的感激與感恩」。

經記者轉寄文章電子檔給塗醫師,為人一向謙虛低調的他,原本有意推辭採訪,「因為把病人的病『醫好』,是我與醫療團隊應盡的專業『義務』。」但轉念一想:「在醫病關係正值劍拔弩張的此際,這則佳話,如果能夠拋磚引玉,何嘗不是好事一樁。」

塗昭江強調,「將心比心」才是理想的醫病關係。換言之,醫病雙方都要在彼此的心態上作調整,重新建立互敬、互信、互諒的對話基礎。醫師不再高高在上,設身處地多為病患著想,畢竟醫師也是人,有一天也會生病,當醫師生病時,希望得到如何的對待呢?病患對於醫師也必須有充分的信任,不要預設立場及有不必要的猜忌,「多跟你的醫師談談」準沒錯。

譬如,在資訊爆炸、知識普及化的時代,病人有其「知的權利」,醫師不宜再「倚老賣老」,或具有不可侵犯權威的心態,面對患者,除了專業的解說,要盡量口語化、少用艱澀難懂的醫療術語,新世代就算「似懂非懂」,也會自行google查詢。最重要的是多聆聽病患或家屬的想法,並回答他們的疑惑。

比較特殊的,如同投稿案例,醫師要進行手術的對象,是年逾九十的長者,術前,對家屬詳加說明、讓其充分理解自有必要,如此,「在一定的風險評估下,手術成功固然可喜;不幸失敗,也不至於衍生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