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難伸;
設身處地捫心想,誰肯將刀割自身。
——宋‧陸游 〈示小廝詩〉
自古以來,常聽說義犬救主的故事。
義犬的傳說,總是很感人;義犬的事蹟,總是被傳頌;但是義犬救豬,就比較罕聞也罕見了,子愷先生在畫題下加註了這則故事來自「閩南傳說」。
子愷先生這幅護生畫所引用的是陸游的護生詩,「血肉淋漓味足珍」,描繪屠殺動物換來美味饌饈,其實原意是告訴世人宰殺動物烹調為食,其過程是血淋淋,慘不忍睹的。
而被宰殺的動物「一般痛苦怨難伸」,子愷先生藉著陸游的詩來期盼食肉朋友們能「設身處地捫心想」。想什麼呢?試想用刀割斷動物的喉嚨、砍斷動物的肉體,那多疼痛難當啊!
「誰肯將刀割自身」,有誰肯用刀在自己身上試試呢?所以,陸游的意思是,如果人們不願意這麼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那麼將心比心,就不要讓其他眾生受這種苦。這叫做設身處地為眾生著想,是一種慈悲心行。
這是一首勸世人戒殺護生的詩文,子愷先生以此詩來描繪一隻狗和一頭豬,意思是連狗都知道這個道理,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難道還不如嗎?
圖畫中那隻狗,看到豬被綑綁在地,不斷哀嚎;牠又看到一位屠夫準備好刀具要宰殺那頭豬;狗心中生起慈悲,於心不忍。牠要如何救那頭豬呢?最快的辦法就是將屠夫的刀子叼走,並藏匿起來。
真是一隻有靈性的義犬,牠試圖挽救豬即將被屠宰的命運。這樣是否就能成功解除豬的危機呢?未必!除非屠夫被感動而不殺豬了!否則再去找一把刀即可;或許屠夫為此生氣,說不定將狗痛打一頓,狗不但沒救成豬朋友,自己也受到牽連而有了危險。
但是,子愷先生所要表達的是豬的無奈、悲鳴,以及狗的忠義及奮不顧身。連狗都能設身處地為豬著想,發揮慈悲和感同身受的心,何況身為人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