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葉恭綽
文/林少雯
書法/葉恭綽
肉縮等蝸角,涎腥過蠣房;
憐渠一破殼,也有九迴腸。
——清‧朱彝尊〈黃螺詩〉
螺螄,這種帶著一個硬殼的小生物,大家都見過,有很多人還吃過,吃時用手捏著螺螄,送到嘴邊,用力一吸,將螺肉吸入嘴裡,吃進肚子裡。許多人在路邊攤用餐,以螺螄當下酒小菜;也有很多人當零嘴邊吃邊看野台戲,經常吃得滿地螺螄殼,使周圍環境髒亂不堪。
這種小小螺螄,雖然個兒小,也是一條生命,牠也能思考,也有牠的生活要過。
牠因為形體小,在水岸邊行動時,自然慢吞吞地,又駝著一個硬硬的殼,更吃力了。殼,能保護牠柔軟的身體,像家一樣,護衛牠,給牠遮風避雨,也抵擋其他動物的侵犯。
圖畫中的一個大人和兩個孩子圍著一個大水盆,正在觀看盆內的小螺螄。此幅畫的畫題〈螺螄背著房子出遊〉,那是天真無邪的孩童眼中所見,他們只見到螺螄,慢幽幽地往上爬,沒想到螺螄是在逃命,不是在出遊。
大人從水邊撈來,或從市場買回這些螺螄,放在水盆裡先養個幾天後,這些螺螄就要被拿來和酒及辣椒一起炒,端上餐桌當下酒菜。
暫時平安的螺螄,引來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很快圍過來觀看。這位大人或許是孩子的爹,他看到孩子高興,也很開心地陪著孩子一起欣賞。
小小螺螄,行動起來小心翼翼,將柔軟的身體蜷縮在硬殼中,然後謹慎地伸出長長如蝸牛角一般的觸角,觀察再觀察,覺得四處都沒危險,才將身體伸出殼外向前爬行,凡經過的地方,會留下氣味甚至比牡蠣還要腥臭的黏液;若是外殼不幸破了,身體裡面依然有著維持性命的器官。
這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螺螄版,意謂著不管形體大小,都是生命,都是有情眾生,與天下萬物是同體共生。牠們生存的權利,以及生命需要尊重,跟人類也都是一樣的!
這時候,多麼希望那位大人,能及時的告知孩子,這是造化生生不息的生機,藉觀察螺螄的當下,讓孩子建立愛惜物命,尊重生命的慈悲觀。
人們觀萬物的同時,萬物也在觀人;可別讓天下萬物笑人們又貪、又痴、又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