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侯吉諒
常常有人問我,什麼時候會想寫書法作品?
我日常生活中用毛筆寫字,一是練字,占去最主要的時間,一是寫作品,需要天時地利、更需要心血來潮。
除了書課練功,書法是一種抒情的書寫,即使寫信、作紀錄,諸多心情也會流露在筆端。
寫字需要高度專注,而平常嚴格的技術訓練,可以把心情準確的轉換成筆畫、結構,所以寫作品的時候,很自然的會帶出一時一地的心情。即使不刻意經營,心中的意念與手的動作必然是連接一起的,心情歡悅的時候,筆畫自然舒緩優雅,心情鬱悶的時候,手的動作不免短促而急切,筆畫自然散漫零落,有時學生來上課,我一看他們寫的字,就知道他那三天之內的心境如何。
●
想寫字的心情就是一種特別的累積,這樣的心情在寫作上,或許也可以說是「靈感」,是難以捕捉的心緒流動,更是爆發創作潛能的契機。
靈感對任何創作都非常重要,即使是一個技藝達到爐火純青的大師,如果沒有靈感的激發,他的創作也必然只是維持水準而已,不會太超過想像的作品出現。
創作需要高明而有規範的技術訓練,然而高明的創作往往要借助一些意外的效果。
對我來說,對文字有所感覺是想寫書法的第一個要件。
人對任何事物的理解,往往會有一個特別的時刻可以達到平常沒有辦法獲得的深度,同樣的文字,在不同的時候閱讀,絕對會有不同的心境,蔣捷的〈虞美人‧聽雨〉,最可說明其中奧妙:
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
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其實不用少年、壯年、老年的差別,即使是白天、黑夜、黎明、黃昏,也可以對寫字的心情產生極大的影響。
我有幾則書法劄記,談到不同季節、時令的書心情:
˙寒冬酷冷,宜書秦篆漢隸,以白酒助興,則時間蒼莽之感,皆在筆端流動。
˙盛暑高熱,何妨赤膊寫狂草,亦有一種酣暢的快意。
˙暮春初溫,最宜泥金箋小字行書,抒發空氣中流動瀰漫的生機。
˙初春乍暖還涼,寫字的心情因而變化萬千。
˙秋風悲涼,當用老紙書舊作,寫一種無可如何的感傷。
這些筆記的記錄順序當初如此,後來並未按季節的順序調整,因為我想保留感興的先後過程,也記錄那些關於書寫的感覺,絕非只是在文字上作境界的形容。
●
我還深深記得寫下「寒冬酷冷,宜書秦篆漢隸」這第一條心得的心境。
書法需要高度的技術,冬天的時候,因為寒冷,身體難免僵硬,加上衣物厚重,很難自由的伸展手腳,這樣的時候寫筆畫靈活的行草當然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冬天的時候,很自然而然的,我就會以篆隸作為寫字的主要功課。
相對於我們現在所熟悉的楷行草,篆隸字體的風格高古、樸拙,而又大氣莊嚴,練習篆隸,可以增加筆墨的厚重,使之不會失於輕滑。
篆隸的字體如是古樸,寫的又多是兩千年前的記載,以往閱讀諸多文史的知識、典故,很自然的就匯流到心境之中,秦始皇、劉邦、項羽這些創造歷史的英雄人物和事蹟,每每在我臨寫〈嶧山碑〉、〈石門頌〉的時候,悄悄地在腦海中出現。
篆隸的筆畫技術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結構也並不複雜,是非常容易入手的書體,然而卻很難寫好。
相對於行、草、楷而言,隸書這個比較樸拙的字體在明末清初被重新發掘、重視的時候,其實當時大部分的書法家們並不知道如何看待隸書這樣的字體,隸書為什麼重要,要如何寫才是「好看的隸書」,是經過相當長的摸索和實驗,才終於找到「解釋」隸書之美的理論和方法。
不像楷書的工整、規則,技巧也沒有那麼嚴謹、細緻,隸書從筆畫到結構都呈現一種「尚未定型」的狀態,橫畫、直畫都沒有一定的角度和規律,有折角的筆畫,更是充滿各式各樣的寫法,相對於楷書的成熟、規範,隸書似乎有各種的可能。
相對於楷書,隸書給人的感覺,就是比較古樸、古拙。
古樸、古拙都是古人沒有清楚界定的視覺印象,難免讓人難以掌握這兩個名詞的確切意思和意義。
其實無論古樸,還是古拙,就藝術的表現形式和技巧來說,就是相對的比較簡單。
這樣的解釋,或許有人會覺得過於簡單,卻不知,簡單並不表示容易,在篆隸楷行草五種字體當中,篆書的技術表面上看起來最簡單,然而寫起來可能最困難。
原因是篆書的筆畫,到了小篆的階段,固守絕對的水平和垂直,筆畫粗細如電腦畫出來的線條般粗細均一,要用人工的方法寫到那樣絕對,而且每一筆都要如此,那真得憋氣寫字才能做到。
而隸書這種未定型、充滿很多可能的字體,在脫離小篆的工整之後,因為書寫者的性情,自然發展出極有特色的各種風格,同樣是隸書,〈石門頌〉有大氣磅礡的氣象,〈禮器碑〉則華麗肅穆,〈曹全碑〉則柔美流暢,各自展現了書法在發展變化過程中強大的創造力和生命力。
隸書這種書法風格內含的生命力,那種包含各種可能的創造力,是書法發展過程中未曾再現的高峰,那是漢字字體發展過程的必然,也是秦漢之際,時代氣象所決定的內涵。
●
因而要把篆隸寫好,實在說非常困難,在篆隸風格最盛行的清朝,能夠掌握篆隸這種內在生命的書法家,也是寥寥無幾。
然而就在這樣古樸的書寫中,「寒冬酷冷,宜書秦篆漢隸,以白酒助興,則時間蒼莽之感,皆在筆端流動」的感覺,清清楚楚的在我心中出現,於是我知道,就是這種體會,或許我的書法可以向前邁進,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之後,我很自然的開始留意在不同季節的書寫體驗,並把那種書寫的心情,化為筆墨的感覺,從而找到更多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