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佛光會20周年專刊--前進的思索 典範人物論未來

郭書宏、羅智華 |2012.10.14
1817觀看次
字級
左起張作錦、洪蘭、星雲大師、嚴長壽、王力行等典範人物參與討論。圖/記者邱麗玥

今年適逢國際佛光會成立二十周年,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與天下文化合作,於昨日的「二○一二年國際佛光會世界會員代表大會」期間,在高雄佛陀紀念館大覺堂舉辦「前進的思索‧典範人物論壇」,邀請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聯合報顧問張作錦、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王力行、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共六位典範人物與會,透過廣泛交流,匯聚向上提升的動力。

二○一二國際佛光會世界會員代表大會重點活動—「前進的思索‧典範人物論壇」昨在佛陀紀念館大覺堂舉行。上半場由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進行專題演講,三人依序就「寧靜革命不寧靜」、「我的台灣想像」、「教育創造未來」等主題侃侃而談,下半場則加入了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聯合報顧問張作錦、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王力行等六位典範人物,從台灣發展脈絡到未來願景與終身學習,精闢內容令聽眾有所思、有所得,如同歷經一場知識洗禮。

高希均:

開放胸襟才能前進



台灣繼續前進的動力為何?高希均表示,台灣走過五○年代「一支菸換一串蕉」的貧窮;七○年代的民主發軔,到九○年代的經濟奇蹟,如今要更上一層樓的關鍵就在於「開放」,唯有開放教育、投資、經濟、服務、外交等,方能吸引更多人才、資金駐台,就像當初星雲大師成立均一中小學,而後又無私奉獻出來,就是開放胸襟的展現。

高希均強調,台灣要前進思索,不能只想到經濟因素,一定要將宗教精神及理性力量加入思考並實踐。

他以日前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歐盟為例,這正是象徵政治、經濟、貿易的整合;反觀台灣要改善兩岸關係,得先加強教育交流與資源整合,並藉由宗教力量來提升,像是依循人間佛教在生活中力行「三好」、「四給」,且讀一流書;做一流人;建一流社會,藉此共建一個安定、進步、和善的台灣。

嚴長壽:

宗教文化是正面力量



對於高希均的觀點,嚴長壽也有同感。他表示,我們總是「想要的太多、其實需要的卻不多」,欲望無止盡讓人類短短幾十年間就快速消耗資源,但一味追求物質並不能帶來幸福感,根本之道在改善「心靈匱乏」,像是透過宗教與文化的相輔相成,來幫助我們心靈富有、安住身心,就是很好的正面力量。

目前擔任台東均一中小學董事長的嚴長壽也針對教育提出建言。他強調「教育不是注水入壺,而是點亮蠟燭」,應把填鴨式教學轉換為啟發式教育。為此,他除成立獎學金幫助偏 鄉與原住民學生就讀均一外,更號召退休老師、校長擔任第一線教師的導師,以提升教學品質,期盼未來能有更多退休教師成為「教育蒲公英」,讓教育種子飛揚至各地開花結果。

「許多陸客來台灣一定會參訪佛光山,就是因為佛光山擁有安定人心的力量。」嚴長壽強調,大師興建宜興大覺寺,是大陸少見的不收費佛寺,這就如同為民眾開啟方便法門,讓造訪者透過禮佛打坐等方式安定身心、體會佛法真諦,正是最美好的價值所在。

洪蘭:

活到老學到老



而同樣關心教育的洪蘭則從終身學習闡述主題。她強調「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百米衝刺」,因此培養學生品格與毅力很重要,好品格能引領孩子走向正確道路,好毅力則可幫孩子堅持到底。大腦發展是一場不停學習與改變的過程,身處終身學習時代,我們不用擔心自己太晚學習,重點是持續學習、讓自己活到老學到老。

「要接受自己的孩子,當孩子能擁有一個長處、有正直品格、樂於助人時,我們就該感到快樂,因為這就是福報。」

洪蘭表示,很多父母都要求孩子考試要考一百分,但她認為與其重視分數不如培養學習力,父母要讓孩子探索不同事物,才能開啟豐富視野,尤其是多元閱讀,因為閱讀是創造力的根本,打開一本書就如同打開一個世界。

張作錦:

秉持善心寫文章



星雲大師推行的人間佛教理念,無形中轉化張作錦數十年的新聞觀。他說,有次造訪佛光山,看到牆上書寫著「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運動標語,讓他體悟良多,體認到媒體報導可以益人,但也有可能傷人,身為媒體人,不能讓手中的筆如同武器般在空中亂舞,隨意謾罵、批評,而是要秉持善心好念來發表評論,這就如同大師所闡述三好運動的真諦一般。

張作錦表示,因為對三好運動的認同,也讓他決定不再為報社評論專欄執筆,目的就是不希望讓手中的筆去傷到人,他笑著表示沒想到自己會因「大師的一句話而影響一年收入」,幽默言語贏得全場掌聲。

而長期觀察社會時事的他在談到兩岸發展時,也坦言兩岸問題很複雜,無法一言以蔽之。但隨著近年兩岸交流日益頻繁,他相信兩岸未來能朝和平之路邁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