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記--鈴蟲四季

梁寒衣 |2006.10.14
422觀看次
字級

搬至這座林相蕪拓的山頭,總感覺自己宛如半個經文中「鬚髮自落,架裟自著」的僧侶。大塊呼吸的自然,如一支曠莽的巨河,瞬間瀟瀟灑灑,漂去了與紅塵世界僅存的葛藤、翳膜。

臍帶綠了,綠入山野紺碧的胎藏中。黃昏時,總是一掛長衫,穿越兩壁山寨主般,草莽得近乎踰越的芒草隘口,進入山的衣裾懷抱。遠遠近近的叢山,如一群倦遊歸返的方士,高天下,衫連著袖,手傍著肘,一併漫漫從容,仰天高臥。寂止的面容,湖泊般,沐著水氣,拓著一層藍色的影子。

偶爾,一縷淡白的嵐氣自袍袖的深處幽幽昇起。如一只遺忘的丹爐般,嫋嫋聚著煙氣,嫋嫋繞著橫斜仰臥的姿影不經心地打轉。

隔著遼闊的山谷,我在芒草山徑上,長長眺望這一串毗連高臥的「方士之山」。幽藍的暮影,淡彩般,隨著隱逝的紅日,一層疊構一層,一層呼喚一層,漸漸聚攏、濃密起來。在靄藍的氛圍下,草叢間,一聲,兩聲,調弦般,低低揚起數串清越的鈴音。而后,鐘聲齊振,漫山遍野瞬間梵唄般拂滿鈴蟲的音息。綿綿的清音,自草蕔而林間,自崖畔而谷底,自一峰而至另一峰,交互激盪、共鳴著。天地間彷彿伸出千手萬掌,一併搖振著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鐘鐸。

宇宙靜止於自身肅穆的晚禱中。

在鈴聲拂滿的靜寂中,往往浮現經卷中所數數描摩的「寶塔高妙……一一塔廟,各千幢幡,珠交露幔,寶鈴和鳴」的莊巖國土,不覺默默地微笑起來。

裟婆眾生,因了執著的習性,總將經卷中的唯心宇宙,誤以為是實相的存有。於是,不分在家出家,不分沙門白衣,汲汲營營,奔走集攢,大興名山寶剎,高樹法幢華蓋,務期於現象界中重塑一個真真實實「珠交露幔,寶鈴和鳴」,可以俯仰膜拜,可以觸摸、把捉的寺塔世界。

然而,萬法唯心。何須向外尋索另一個莊嚴淨土?

何須磚泥石瓦而後寶鈴和鳴?

在宇宙端穆的靜寂中,自荊棘野草孳衍之處,自野桐、樟木,而後竹葉、松枝←木……自我足趾站立之處,乃至崗阜、低谷,以至於天際隱晦的另一端,千鈴萬鐸滂然搖振。

奇哉,天地只是沙門一隻眼!
 
夏:紫墨色的夏夜
對著山谷,直立著,聆聽鈴蟲的音息,每每直到月昇,看到渾沌的月影緩緩滲出皙白的流輝,才沿著隘口,山鬼似地返回巢穴。

那鈴蟲,亦彷彿振著翅,隨著遞移的黑夜,隨著月昇的速度,緩緩遞移向這座溫泉鄉般,延著蜿蜒的山勢隨意搭蓋的沒落社區來。

凝坐書齋,伏首圈點、批閱一行行經文。鈴蟲的音聲,隱隱約約、不甚清明地搖振著。細細索索、鈴鈴叮叮的搖弄,銀線似地,隨著夏夜不定的風息,忽遠忽近,迴盪於紫墨色的夏空中。

寂靜蒂落的線香,因而在成燼的剎那,有了微微地、磯波般的節奏。

並不特別研究物類生態;然而,之於這群能於小小的胸膉、翅翼間鳴擊出奇異樂音的昆蟲,的確感到萬化的不可思議。許是專門鑽研鈴蟲的人究竟不多吧,而或這類的物種,無論傾力在宇宙間試圖撞擊出如何一種巨大的迴音,畢竟亦只能在浩瀚的昆蟲學中占著微渺的地位。查過不同的辭海、百科,注釋大抵相去無幾,約略是這樣的:

「金鈴子」昆蟲類直翅類,形似金鐘兒而小,淡黃色,能發清越之音,俗名蝍蛉子。

「金鐘兒」動物名,一名鈴蟲,又稱松蟲,俗名馬鈴子,屬昆蟲直翅類,體長,橢圓形,黑褐色,觸角絲狀,甚長,尾端有尾毛二,雄蟲前翅能互相摩擦而發聲,見於秋日草叢野澤。

金鐘兒,金鈴子──酖古人取物形神,光從名相分類,即不難想像,兩者的音質音色,一個大開大闔,厚實、高越,渾沉些,如叩鐘;一個喁喁碎切,細索,綿密,輕靈些,如搖鈴。體積、形貌也依此類推──巨大碩長,顏色褐深的,是「鐘兒」;纖小一點,色調淡淡減成淺黃,即成了「鈴子」。

喚作「鈴蟲」的,不知道為什麼,指的卻是鳴域廣大、宏亮、穠麗些的「金鐘兒」;而不是委委纖巧,踝鈴般綿綿細緻的「金鈴子」。

約略在自然的舞台上,「鐘兒」是獨當一面的男女高音;「鈴子」僅是背景中的配樂與從屬。

而山谷間壯美懾人的梵唄清音,一直地,是兩者配合無間的音響與協奏。

為了科學,我該鑽入草叢,撲捉數隻,燈下仔細分辨。但是猶如《紅樓夢》中妙玉與寶玉石上聽琴所言「從古只有聽琴,再沒有看琴的。」──硬要撲捉,也未免煮鶴焚琴,辜負了這群自然中鳴鐘鼓琴的騷人。也未免「精準」得過度獃氣了。
便仍然不加分辨地皆喚作「鈴蟲」,紀念著彼此渾融合一的美麗協奏。

夏日的夜空,一貫的熱風,與紫墨色。野薑花在案上散著野澤冷冽的氣息。閉上眼,燈火,樓角,窗欄,床柱,皆隱沒了。唯有一波波的鈴音,在夜空中忽遠忽近的浮擺、搖盪著。浮呀浮,擺呀擺!一波波,如潮水,搗入耳渦,將人愈漂愈遠,愈擺愈遙迢……那綿綿的鈴聲還不停止!

鎮入夢中,一支長長的歌?酖?酖
如臥袤野。(六之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