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書宏台北報導】故宮博物院十月十日將歡度八十七周年院慶,昨日特地舉辦「國立故宮博物院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院史影片首映會,回顧故宮自一九二五年成立、文物遷運與來台後建館復院等歷程,並介紹故宮發展為現代化博物館的各項創新成果與未來展望;該片今日起於故宮官方網站開播,十月六日上午十至十一時在中視頻道播出。
「國立故宮博物院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片長四十五分鐘,費時兩年完成。故宮前教育展資處處長朱惠良表示,該片考證舊時檔案資料、專訪學者專家,並融入故宮人員實地走訪當年文物南遷路之畫面,以文字與圖像建構故宮之歷史,完整地呈現故宮各方面成果與多元面貌。
故宮院長馮明珠表示,一九二五年十月十日,故宮正式成立於北京紫禁城,從此歷代皇室收藏、宮廷稀世珍品,咸成華夏文化遺產,且與普世民眾共享。一九三一年為避日本侵華戰爭,故宮擇其典藏遷離紫禁城,避難於西南大後方。一九四九年,由於內戰,國民政府將總數約六十萬件左右的故宮及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精品文物運到台灣,並曾暫置於桃園楊梅、台中霧峰北溝等地。直至一九六五年,始在台北士林外雙溪的現址落腳復院。
「在台灣落地生根的五十多年歲月之中,故宮已發展成為一座國際級現代化的博物館。」馮明珠表示,故宮遷台後,不僅持續提升硬體機能,同時也戮力於藏品徵集,目前總數已達六十九萬四千件之譜,為全球首屈一指的華夏文物典藏。近年來,全力推動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透過先進的數位科技,讓故宮文物有了新穎面貌,不僅在展示呈現上更為活潑,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上,也充分扮演新世紀博物館創新價值的多元角色。
「國立故宮博物院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播映網址:http://www.npm.gov.tw/museum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