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萱
在量子奇境中,粒子可以憑空得到需要的能量,這些能量借量子自己的起伏而來,但你擁有的能量多少,測不準,意思是你永遠別想掌握精確的數字。然而,你擁有的時間愈短,得到的能量愈多,前提,仍然是「測不準」。
我們身體上的每個細胞,都有無量的粒子,而每個粒子都有一個小宇宙,這個宇宙,可以想像成佛說的淨土。
請翻開《愛麗絲漫遊量子奇境》看個仔細。這本書雖然用寓言故事的方式寫,但內容是描述宇宙真相,試圖讓人擺脫認知慣性,走進「不可思議」的寫實境界。
我們每天,不對,應該是每秒,有多少個念頭,數得清嗎?掌握這關鍵性的「一念」有這麼難嗎?我們每分每秒都有千千萬萬個念頭,而最需要的僅此一念而已,就這一念生「淨信」,佛說,已然在無量千萬佛所,早就種下了諸善根,才有機會成為:「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
這一念生淨信,不過是扒開自己的眼睛,去看「真相」。
而且,這一念,如來悉知悉見。因為有這一念的眾生,恰好擁有了「無量福德」,因為「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這不就是成佛嗎?與佛無二無別地彼此知悉,這不就是還原到電子或粒子的狀態,彼此一模一樣沒有分別地同時空知悉?就這一念而已,需要如此大的功德,卻又擁有如此大的神力。
原以為,就此一念,生淨信,何難之有?稍微專注一下,就瞬間的一念,讓自己的念頭淨空,很難嗎?偏偏擁有億萬個念頭的我們,就是擠不出這一念,除非,具足了恰到好處的「福德」。
六祖註解:「無人者,了四大不實,終歸地水火風也。無眾生者,無生滅心也。無壽者,我身本無,甯有壽者?四相既亡,即法眼明澈,不著有無,遠離二邊,自心如來,自悟自覺,永離塵勞妄念,自然得福無邊。」
還以為佛陀念念叨叨一整本經地說無,暈頭暈腦地被這一路「無」下去,彷彿千斤重擔遙不可及,被六祖這四兩撥千金地指出明路,卻原來並不難啊!有路可走。
「無我者,無色受想行識也。」只要能管住五官的覺受,無我,便輕而易舉。
打從出生至今,好歹也看盡生死,卻總是逃避生命終將化為地水火風,坦然接受這隨風聚散的四大,本不真實,也就做到了「無人」呢!至於「無眾生」就更簡單了,不被生滅綁架,來去自如,也就煙消霧散。既然連我與眾生都是不真實的存在,那還會有生命長短的困擾嗎?
既然這四種相都不見了,什麼煩惱也都無法著床,透徹了然,自心就是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當然就能夠獲得無量無邊的福德啦!這探囊取物,隨取隨得的便利,是不識字的六祖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