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讓孩子勇於嘗試未曾經歷過的事,自然的學習,繼而自信的成長。圖/喜心
●背景介紹:
在一九一四年前後,有位名叫維妮弗里德的女孩,三歲能拼寫及閱讀,五歲能從事創作,九歲時則能通過大學的入學考試,十歲時就能熟練運用十三種不同語言交談等等。在才藝方面,她則會拉小提琴及彈鋼琴,還在國際象棋比賽中有優異成績。以上種種特殊表現,讓眾人開始注意到這位女孩的媽媽,也就是主張自然教育的斯特娜夫人(M. S. Shiterna)。
斯特娜(西元一八七○至一九三一年),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大學語言學教授。在著名的哲學家詹姆斯博士引導下,接觸有關卡爾威特的教育理論並深受影響,再加上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了著名的自然教育理論,並寫成《斯特娜的自然教育》一書,藉此讓大家了解自然教育的內容及價值所在。
有次斯特娜夫人去朋友家做客,朋友有個兩歲多的小孩,吃完飯後,大人們忙著收拾餐具,小孩看到了,也想幫忙收拾,可是媽媽連忙阻止,深怕小孩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或意外發生。但斯特娜夫人注意到,這個孩子臉上出現失望的表情,她從這件小事情發現,父母過度的擔心及保護,對小孩的成長來說,反而是不自然的,所造成的結果是餐具保存得很好,卻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陰影。
斯特娜夫人從這件事情當中,深刻的體會到,小孩子的發展與成長,各有其自然的規律,就像花開花落一樣,各有其時序。
就像那位兩歲多的小孩,當他的身體發展,可以多活動、多向外界摸索時,當家長的,就該順應孩子的時序和本能,如同他們成長的黃金時期一樣,給他們需要的養分,等時機一到,就自然會開花結果。揠苗助長則是違反孩子們的「自然」。
斯特娜夫人在懷孕的時候,為了讓孩子能夠自然且愉悅的成長,所以她用柔和輕快的音樂,平心靜氣的講話方式,來實施胎教。等孩子出生後,再用各式各樣的遊戲,讓孩子能在喜悅的氣氛中成長,因此她的女兒能夠從容自然的成長。而知名設計師吳季剛的媽媽,在替他選擇幼稚園時,也是順應吳季剛愛塗鴉、愛玩耍的個性,選擇一所與一般幼稚園強調閱讀寫字截然不同的幼稚園,在那裡,吳季剛有一個極為快樂的童年,而這樣愉悅的學習經驗,也為他日後學習服裝設計,打下良好穩固的基礎。
斯特娜夫人曾說過:「大人的鼓勵,小孩的信心。」這句話是想告訴爸媽們,有時當孩子們想要去嘗試他們沒有經歷過的事情(正當且良善的事情),這時家長別太緊張,以從容自然的態度,和善解人意的同理心來看待孩子們的動機,孩子們將在這種氛圍下,將大人們的信心,轉化成自己的信心,然後自信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