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七日晚上,香港有十二萬人圍聚在政府大樓,要求撤回被疑負有黨化使命的國民教育科目。這項活動深入香港各階層,香港特首梁振英不得不在選前作出重大讓步,宣布不再強迫學校在三年後開設該科,以消除家長對學科洗腦的疑慮。不過港府沒有回應民眾要求完全撤回學科的訴求,以致學生又發起罷課運動,他們要求台灣能夠聲援。
這個問題的起始是香港政府訂定的課程綱領,要求學生建立對中共政權的傾慕之情及自豪感;包括要對五星紅旗感動流淚,以及要無條件歌頌國家。這種以感性取代理性教學的教育模式,在香港是第一次也是香港教育制度受到衝擊最嚴重的一次,不少學校均拒絕推行國民教育科目。
面對民眾的抗議聲浪,梁振英在選前一天九月八日晚上宣布,港府決定修改政策,由學校自行處理是否要教授國民教育科目,然而卻沒有回應抗議民眾的訴求。香港十五所大專院校學生團體近萬人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行罷課集會,要求港府撤回國民教育科,這是近二十年來首次也是規模最大的學生罷課活動,雖然梁振英二度讓步,承諾要將吹捧中共的「當代國情」抽掉;但是抗議師生不接受,準備串連全港中小學生一起罷課。如果港府未能適時回應,將演成香港學界的最大事件。
港人視這次的國民教育科目是一種「洗腦」,在英國殖民一世紀之下的香港民眾,早已具備現代國家民主自由觀念,自難接受黨化教育。這次抗議是香港民眾藉自由之名展現對大陸政權的不滿,是港人建構香港主體性的大規模運動。
香港回歸十五年,在一國兩制的制度下,其實還充滿著文化上的不調適。今年初香港特首的選舉拒絕了北京欽點的唐英年,展現出香港人要當家作主的心態。
近兩年來,香港對於大陸有一種強烈的文化逆反,出現香港主體焦慮症,從大陸民眾到香港的「雙非產子」爭議開始,香港民眾就認為大陸人到香港搶了他們的社會福利資源;其後因為香港開放大陸客自由行,港民對於大陸客的言行舉止非常不能忍受,曾經在街頭對著陸客大唱「蝗蟲歌」,透露出港人對於大陸文化的鄙視。
台灣過去也曾經經歷過黨化教育的歷程,以國民黨為主導的教育課程中要求全體國民接受三民主義和國父思想。但是經過民主化之後,這些課程逐漸從正式課綱中淡出。回首過去的歲月,黨化教育是一種軍事對峙下的權宜措施,要激起全民團結、同仇敵愾的意志,在民主化之後,自然覺得很可笑。
香港學生現在全面反對國民教育科,從台灣的角度來看,黨化教育當然是一種洗腦運動,也是一種思想箝制。對於長期在黨化教育環境成長的大陸民眾可能習以為常,他們既無法在政治上理解香港,也無法在生活方式上理解香港,港人只好採取疏離或抗議的方式表達。
兩岸之間的接觸越來越頻繁,雙方在互動中可以增加彼此了解,但是也難免產生類似陸港衝突的事件。香港的問題未嘗不會在台灣出現,對於港人的反國教科運動,台灣要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