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俗即仙骨 多情皆佛心 ──王文華 從自我修練到利益他人

周慧珠 |2012.09.09
2695觀看次
字級
勵志文集: 《史丹佛的銀色子彈》/2005時報出版 《Life 2.0—我的樂活人生》/2007時報出版 《開除自己的總經理》/2009時報出版王文華Facebook:www.facebook.com/wangwenhua 夢想學校:www.dreamschool.com.tw圖/天下文化提供非報系

許多五年級同學都有iphone,但很少人有「I」,中年的「自我」常常在種種責任中被淹沒了。──王文華

為追求全新的生活、工作方式,王文華創辦了若水國際,是一個以公益為前提的企業公司。在兩年多的實驗下,他學會很多事,也跌了很多跤。但是,王文華說,公司雖然失敗,卻賺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離開了若水公司後,他又創辦了「夢想學校」,他找到自己的專長,成為最棒的講師,專門幫助有夢的人圓夢。

王文華,一位永遠懷抱希望,並積極帶給他人正向力量的人。


自覺 生命能量

認錯,就開始轉念;轉念,就可以重新做人……?

我不知道!但我只知道,如果個性無法改變,唯一的辦法,是「自覺」。

這個「自覺」,就是在閉關結束,為小事又破口大罵之後的「後悔」。

為求平衡,在不平衡中要自覺,在不穩定中求得平衡。這也是人生最有趣之處,不斷地去調整、改變,自覺,可能一生不平衡,但能活出人生的意義。

要有立地成佛的決心。未必成佛,但向佛。要有放下屠刀的動作,要有確切的執行力。

——王文華

做人 若水不爭利萬物

王文華說,他離開了很多地方,放下幾個牽掛,帶著一些悔意,才來到若水。

這裡有一片活水,你何苦身陷流沙?和我們一起遠離牛群,No more bullshit。

做公益,幫到最多的,不是弱勢族群,而是自己。辦公室和心情,都在整修。我期待,兩者的重新開幕。

做人,要像「水」,但不要「灌水」。

人生充滿地震,本質是多變的人生,變,唯一的恆常。水,最隨緣、柔軟,而非水泥,要具備、學習水的靈活和彈性。

做事 社會企業善循環

一路從建中、台大、美利堅走來都是優等生的王文華,在二○○五年,遠離工作,雲遊歐美、大陸,開始了一段不刮鬍子、不穿襪子,愛上旅行、爬山、美食、公益的日子。二○○七年六月,他與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聯手創辦了「若水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若水」兩個字出自於老子《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10%─有愛心的資本主義

所謂「社會企業」,是指有營收、能獲利的公司,和一般公司不同處,是它的產品能解決社會問題。例如,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創辦「鄉村銀行」,eBay開國元老Jeff Skoll投資電影《不願面對的真相》。

「若水」遴選符合社會企業條件的項目,加以投資,承諾在三年內拿出至少一億台幣投資社會企業,但在投資任何一家公司之前,會堅持在公司章程中明訂:該公司將獲利的10%用做公益,而且其社會公益的目標不能因為上市等資本結構的改變而改變。這「10%」,被王文華稱做「有愛心的資本主義」。

王文華提及:公益的需求千頭萬緒,創辦、經營、投資和輔導「社會企業」,是希望協助公益團體找出自給自足的商業模式,促進營利企業用核心能力從事公益。

因此,「社會企業」是:從私我的角度,它把我的專長(商業)和熱情(公益)結合;從社會的角度,它幫助公益團體永續經營,讓慈善資源有效運用。

社會企業與公益

這些年台灣兼具公益性的企業日增,但是不見得有成效。

若水國際,達成了嗎?雖然不算成功,但王文華認為這個潮流會建立起來。由若水投資,帶著年輕人到落後國家服務,這對大家是難得的生命經驗,也是為社會企業觀念扎下根基。

台灣的社會企業經營,目前可稱為成功的不多。「微熱山丘」是一個成功案例,經營者拿出魄力,高價收購南投、八卦山無人問津的土鳳梨,以現代技術創出令人懷念的土鳳梨口感鳳梨酥,不但為農家伸出有力的援手,更向國外開拓了文化性食品市場。所謂末代產業、夕陽產業,其實只要像微熱山丘一樣,「有眼光」、「魄力大」,就可帶動周邊產業。

里仁——宗教界的社會企業,健康走向,出發點的純善、環保理念的初衷,讓它在默默中成長,而形成社會隱性的、善的能量。

在黑暗中對話,這是由盲人成立的教育訓練公司,盲人朋友到明眼人的公司進行觸感教育訓練。

提到如喜憨兒的尚未成功案例,王文華認為,同情與忍耐不是究竟,而是確實協助他們在觀念與技術、經營能力的成長。

社會企業的對等心態,是同情嗎?

王文華認為,同情與感動是不可能永續,好吃、服務迅速,這是管理,以愛心為基礎,但還是要回歸到市場機制,才是理想的經營。當初若水國際本身也有很多質疑,例如是否披著公益的外衣。社會企業既賺錢又公益,而非為讓公益持續而需要賺錢。

志業與事業

關於公益組織,是永續的行善,而永續的完成,是制度,潮起潮落,發揮自己的專長,如果不發揮專長,那麼,只是做五十分的公益;犧牲不是永續的態度,應以歡喜心去對待。

事業,是賺錢、成就、榮耀。

志業,是普度眾生。透過設計,轉化、啟發、感動、愉悅他人——接著又回歸自己。這是善的旅程,也是生命的願景;一如水的本質。

很多人的人生是過去式與未來式,王文華說,對他而言人生是現在式,清楚感覺人生就是現在式。旅程本身就是目的地,此時此刻就是目的地,也是智慧的獲得;成功的定義是:試過、走過。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不是主角,王文華的志業,是讓所有創業者的熱情與創業呈現,協助他們,而他們的回饋更大。

創業

台灣的中小企業,有一百二十四萬個,平均五個人就有一個人創業。創業的路,雖然凶險,但也壯闊亮麗……

王文華認為,人人有夢想、熱血,創業很流行,但創業若沒有制度,將無法永續。

創業原因,重要的是要創出既有體系中沒有的而不是負面原因,例如不滿上班現況;初衷很重要,業,是志業,不一定要有制式的公司模式。

創業不是工作,是態度,是創造新的價值。就如賈伯斯的蘋果軍團,隨機的業,善意的組合——從頭到尾一個業。王文華俏皮的說:在下班的時候對老闆說:「您辛苦了,希望這一份企畫對您有點幫助」——這也是創業。不要為名目限制,而是精神的感召。

文學與企業

體驗過眾多職場領域,種種經歷在他今天看來,都是成就夢想學校的必經之路。王文華慶幸自己能享有兩種人生,一半是文學、一半是商業。他說:

「文學是肌肉;商業是骨頭——可以邏輯分析,永續經營,發達、健全、順暢;夢想是血液。」



燃燒吧,火鳥!

——讓美夢成真的夢想學校

王文華說:

過去他都在尋找能夠「啟發、激勵、感動、娛樂」自己的人、事,和公司;

現在他決定要去「啟發、激勵、感動、娛樂」別人。

讀國中時才藝表演,他自告奮勇拿起掃把上台,充當麥克風唱起當時高凌風招牌歌〈燃燒吧!火鳥〉;台大外文系時的藝文活動,王文華再度率先拿著湯匙打節拍,唱起民歌〈微風往事〉;外文系畢業傳統需公演一齣英文話劇,他上台擔任男主角……王文華發現自己的個人特質:喜愛接觸能夠帶來啟發人心的事物,同時樂於分享他人。

二○一○年五月,王文華創辦了「夢想學校」。取名為「夢想學校」,是因為想幫助企業實現願景,啟發學員達成目標,並且讓員工目標和企業願景相輔相成。透過工作坊實作和互動的方式,用世界一流企業的觀念、做法、成功失敗案例,幫助每個人架構自己的圓夢計畫。

終身共同學習

「受到啟發」是人生最快樂的感覺之一。人可以不斷地學習、進步、自我改造、自我提昇。

世界一流企業的觀念、做法和成功失敗案例,可以激發我們想像、冒險、創新、自省,然後進一步用更好的觀念和做法,經營自己的工作,讓自己的公司也變成世界一流。

「社區」和「知識」一樣重要。夢想學校社區中,老師和學員之間、學員彼此之間,可以互相啟發、激勵,一同改善彼此的生活。上課時和上課後培養的情感和互相激勵的能量,有助於我們實踐一流企業的做法。

「持續」學習、複習,才能造成思想的啟發,和行為的改變。

No bullshit

王文華體認到《道德經》第九章講得真好:「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用「World Cafe」、「修正式的腦力激盪」等,幫助決策者了解員工、顧客,並挖掘出員工和顧客的真實感受。

用workshop(工作坊)的形式,引導員工學習世界一流企業的觀念、心態、做法,並應用在自己的工作上。

別假裝、虛偽、胡扯,真誠地對待客戶、同事、自己;永保創業精神,用最少的資源,創造最大的價值;所有的課程內容和服務環節,都要為顧客創造價值;所有的課程內容和服務環節,都要像企業案例一樣,達到世界一流的水準;在工作和生活中,實踐教給學員的東西;尊重每一個和我們互動的人,包括自己,但不要覺得自己有什麼大不了。

俯拾皆是教材

夢想學校的一大特色是「沒有教科書」,但是書上的一段話、一篇企業報導、一則廣告或是電影片段,都可以是教材。王文華善用影音魅力,藉助電影片段刺激學員發言,例如在精挑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The Devil Wears PRADA)五分鐘片段後,多數學員都熱烈地討論起各自在職場面對主管指派的各項高難度任務。

故事最容易觸動人心。王文華廣泛蒐集國內外資訊,選用世界級一流企業家,如比爾.蓋茲(Bill Gates)、賈伯斯(Steve Jobs)的經驗,用最簡單的故事,和學員分享關於經營策略、行銷、執行等成敗過程。

雙向式的教學

強調互動的教學模式是夢想學校的重要元素,「單向式教學絕不夠,一定要雙向,甚至多向互動。」鼓勵學員的發言是種挑戰,於是王文華既是導演、編劇,還身兼演員。

不站在講台上講課,而是手持麥克風在桌間走動,隨時拋出問題,交出麥克風去,引導學員發表看法,激發討論火花;還要適時抓回主題、掌握課程流暢度。王文華說自己是主持人,學員不是來向他學東西,而是彼此學習,學員也要說話、參與,也有貢獻。

所以,他說,準備一場演講,像在製作一齣電視節目,更像在製作一場奧斯卡頒獎典禮。

激發築夢勇氣

上夢想課程的學生,都有渴望改變的特質。他們來到夢想學校裡,就是為了努力找尋生活的定位。

「人在追求夢想時會有三個要件,What(夢想是什麼)、Why(為何有夢想)、How(怎麼達成夢想),我的教學只重視後兩者。」王文華說,夢想會不斷轉變的,What的延續性最小,今日的夢想可能和五年前的不一樣,但「為什麼有夢想」和「怎麼做到」,兩者的持續性很高。



王文華小檔案

台大外文系畢業,史丹佛大學MBA。資歷十分豐富:

創意方面:《蛋白質女孩》等愛情小說讓他成為風靡兩岸的作家。《史丹佛的銀色子彈》、《開除自己的總經理》、《不敗地球人系列有聲書》讓他成為最受歡迎的職場勵志作家。

行銷方面:在華爾街和東京工作五年,回台後曾任迪士尼電影公司行銷經理、MTV電視台董事總經理。

創業方面:2007年,他與「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共同創辦「若水公司」,投資具有營利能力的公益事業。

2010年,創辦「夢想學校」,善用企業案例,教導世界一流的職場心態和技能,以達成公司和個人的願景。

教學方面:他從2000年開始到企業內部演講,2002到2005年間擔任台大進修推廣部老師;2010創辦「夢想學校」後,全職投入企業員工的教育訓練。



文學閱聽在社區
文化英旅——和李煒一道品味西方文化

用英語閱讀近代西方經典文學。閱讀二十世紀大文豪納博可夫(Vladimir Nabokov)的成名作《洛麗塔》(Lolita)英文原著小說,同時介紹大師的風格、背景、觀點,並研究納博可夫的其他作品,更進一步了解西方文化,鼓勵閱讀和欣賞英語文學,討論以中文進行。不嚴肅;不呆板;不學術派。

時間:10/3~11/21每周三19:00~20:30(共8堂,12小時)

指導單位:文化部、台北市文化局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

承辦單位:紀州庵文學森林

協辦單位:台北市城南水岸文化協會、河堤里、網溪里、板溪里

、頂東里、螢圃里、螢雪里、林興里、富水里

洽詢專線:(02)2368-7577#16 林小姐

「傳人對話」講座——香港中文大學主辦

由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傳播碩士課程主辦的「傳人對話」系列講座,九月間邀請台灣與香港幾位傳媒知名人士舉行三場講座。

首場講座於九月八日下午,假中文大學鄭裕彤樓一號演講廳舉行,由誠品書店創辦人吳清友主講,講題為「談生命的思索和發展」;次場講座於九月十三日(星期四)下午6:00~7:30假中文大學利黃瑤璧樓一號演講廳舉行,由am730創辦人施永青主講,講題為「談am730致勝之道」;第三場講座於九月三十日(星期四)下午6:00~7:30假中文大學利黃瑤璧樓一號演講廳舉行,由文化名人蔡東豪及主場新聞團隊主講,講題為:‘House News: Venturing into New Media’(英語)。詳情請瀏覽http://www.com.cuhk.edu.hk/orientationtalk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