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收到公益餐盒,興奮之情藏不住。
圖/喜憨兒基金會、奧比斯基金會
庇護工場中秋禮品的促銷,在政府與媒體協助下仍提升不了買氣,月餅販售達十六年、已有不小規模與形象的喜憨兒基金會表示,庇護工場與社會脈動息息相關,景氣好壞反應在訂單上,但是讓憨兒從事烘焙工作的訓練卻不能中斷,若中斷,憨兒的身心機能都會加速退化,也無法減輕家庭經濟的沉重負擔、無法創造憨兒的社會價值。
儘管基金會向老顧客求助,增加訂單,但顧客大量訂購的禮盒卻面臨不知該送給那些親友的問題,對此,喜憨兒推動「送愛到部落」計畫,鼓勵將餐盒和三節禮盒送到有需求的偏遠學校,讓愛心人士不再苦惱。
基金會行銷總監張幼霖指出,二○一一年喜憨兒基金會的收入比例,烘焙占六成,大眾捐款二成五,申請政府方案則補助一成五,有八成五收入與社會脈動緊密相連,綜觀過去如有食品衛生事件發生,庇護工場並不因「公益」之名而有保護色,反受消費氛圍影響,一蹶不振。
景氣變差 憨兒要自救
「送愛到部落」計畫最早在二○○八年三聚氰胺毒奶件後誕生,雖然有害原料已受控制,但中秋過後,根據媒體統計,台北至少有六百間以上的烘焙坊倒閉,庇護工場由於不能倒,即使失去大筆訂單還要咬牙苦撐,「那時候麵包檢驗都合格了,買氣還是差,我們才思考出送愛到部落的對應政策,用這種自救的方式經營。」
第一次帶著憨兒麵包、月餅上山,張幼霖深深被震撼,後山的孩子常常沒東西吃,很期待基金會大哥哥、大姐姐帶過去的烘焙糕餅,隔年基金會延續這分愛心,將活動變成持續性的方案,讓大眾認購每月一次的餐盒計畫及過年、母親節和中秋節的禮盒計畫,「餐盒可不只是餐盒,我們把餐盒當作禮物,送給弱勢孩子,每分餐盒都開立收據,讓孩子覺得不是有人送學校東西吃而已,是好多人的關心,而且每個孩子都有。」張幼霖說,對清點人數這部分非常慎重,就怕沒分到的孩子會失望。
一筆消費 轉動多份愛
去年中秋前幾天,屏東大平國小是受認購餐盒計畫的學校之一,颱風造成校內淹水,沒辦法到外面訂購月餅,得知有愛心人委託基金會送一百盒愛心禮盒,校長說,不如由喜憨兒承包全校孩子的訂單,但時間太倉促,無法答應,校長還是將兩千元塞到工作人員手中,表示:「那還是將我們的心意也傳出去吧,這兩千元讓學校的孩子參與送愛到部落的計畫。」從受贈者主動要求變成贈予者,基金會同仁很感動。
該計畫讓承辦人員之一的張幼霖有很多意外收穫,他說,全台七百八十四所偏鄉小學都是運送的對象,但物資足夠的小學都表示:「東西夠了,請把愛心給更需要的人。」受贈者知足的態度,令他動容。
烏來福山國小老師溫辰雄也說,偏鄉物資這幾年在各界關注下已漸漸富足,只有地域性的不便,導致校內沒有福利社,買不到學用品,學生常共用原子筆、橡皮擦和字典,學習興致低,若有人能幫忙,會替小朋友開心。
鳳梨口味 偏鄉童最愛
月餅對北部的偏鄉孩子而言,老師認為不算匱乏,不過福山國小的孩子與老師想的有些許出入,六年級的楊愛琳說,很小的時候吃過月餅,可是很久沒吃了,部落也沒有吃月餅的習慣,去年第一次吃到喜憨兒基金會送的月餅,覺得真的很好吃,尤其鳳梨口味的最好吃!「我哥哥、弟弟、妹妹他們也都說很好吃。」
日前喜憨兒辦記者會,請來福山國小十名學童表演山地舞蹈與歌唱,還邀憨兒帶他們做月餅,孩子覺得好玩又有成就感;在月餅的美味上,連攝影記者都飢腸轆轆的說「太香了」。張幼霖說,今年喜憨兒為幫助農民促銷,月餅內餡都是大塊的果乾,一筆消費,可以傳播好幾分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