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幼霖(右二)與憨兒、中華郵政代表一同合影,感謝愛心企業支持。圖/喜憨兒基金會、奧比斯基金會
負責將喜憨兒烘焙商品送到部落的「執行者」,除了宅急便外,就是基金會行銷總監張幼霖帶頭成立的「憨兒童軍團」了。
張幼霖說,童子軍有一個儀式,為了讓成人領袖能用同理心體會各階段童軍的感受,所以要穿過一「道心門」,把自己的心態調整成七歲半的孩子,當時他就在想,憨兒不也是長不大的孩子?如果憨兒也能成立童軍團,就可以一同加入自立、求生、服務了!因此在世界童軍一百周年,即二○○七年三月二十九日,憑藉自己在童軍團的身分,帶頭組織這一支童子軍。
「我們每個月都會選一天到偏鄉小學去送餐盒,由於一車只能坐五至六人,所以被選中的都特別興奮,但篩選的標準不由我們決定,而是看他們的表現,他們知道這是自己爭取來的機會,能穿上標有國旗的制服,到後山部落做公益,感覺都很不錯!更開心的是,由於山上飲食不便,超商成為補充食物的主要場所,平時爸媽哪可能讓他們自由選擇愛吃的東西?每個孩子為自己能作主選擇美食都暗暗竊喜。」隨同參與的基金會公共事務部副主任李淑真笑說。
憨兒有時送餐盒上山,有時陪弱勢學童閱讀、教做麵包,雖然是服務,卻像在旅遊一樣,抱著珍惜又喜悅的心在做,「有的憨兒在結束三小時的服務後,回來分享都會哭!他們說,山上的孩子多隔代教養,聽到有人送母親節蛋糕,都捨不得吃,說要等媽媽回家再吃,讓常常有媽媽陪伴在身旁的喜憨兒落淚,覺得他們很可憐而自己很幸福。」李淑真還想起,有的部落孩子不愛念書,常翹課,一聽到學校有吃的,就匆忙返校,「這種鼓勵學習應該是誰都沒意料到的好處吧!」
張幼霖說,部落的孩子常得往返三十多公里路才能吃到麵包,所以對愛心人士訂購喜憨兒的愛心餐盒並送到山上來,都覺得很窩心,對憨兒童軍團來說,每一次出隊都會被安排與孩子做各種互動,讓更多人認識他們,「最重要的就是傳遞愛的訊息」,憨兒要告訴孩子,餐盒來自社會上許許多多的關懷與愛心,要知道他們並沒有因為地處偏遠而被人遺忘,如果他們肯認真、用心的學習,未來可以像自己一樣,找到自立更生的方式。
談到自立更生,張幼霖很自豪,因為憨兒身上的童軍徽章,全是他們自己拚來的,憨兒很少參加特殊障礙兒的活動,只參加一般國中生的露營,因為他們不需要人家照顧,露營一切的準備都可以自己來,「頭兩年就讓他們自己行動,包括升火、煎荷包蛋,當時家長非常緊張,一定要陪在身旁,『趕也趕不走』;但第三年,家長一個都不來,完完全全放心了。」
即使只是讓憨兒童軍團送餐,也能變得很有意義!而促成「一筆消費、兩分感動」,讓憨兒和部落學童都能受惠的幕後推手,張幼霖認為是每一位願意認購禮盒或參與餐盒計畫的人。根據歷年觀察,九成以上的認購單來自個人,所以任何人都能作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