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創業的第一步,應該是了解在這領域,全世界大家在做什麼,然後問自己能不能「加值」,或「差異」。 急著下海,都只能自high。因為自己心目中那個偉大的idea,完全不符合市場的需求,或是別人早就做過了,或是自己的做法,正重犯了別人犯過的錯。
2.一廂情願,是有理想的人的通病。他們如此堅定地相信著自己與眾不同的想法,於是沒有花足夠時間把理想丟到現實中去檢驗。縱使檢驗了,若結果不是他們想要的,就會以先驅者自許,用孤芳自賞的心情,忽略市場負面的聲音,執意地要「雖千萬人無往矣」。
3.思考很容易,但清楚思考很難。關鍵在於:不能只是在腦中空想,而要用筆寫下來。
4.與其說是在尋找要「做什麼」,不如說是在尋找「不做什麼」。創業家都有雄心壯志,失敗的原因通常不是因為沒做什麼,而是做了太多。
5.矛盾的事物,果真可以結合。但必須先克服很多挑戰,包括我們的無知、偏見和經營技巧。
6.我們花很多時間不著邊際,不是因為吃飽飯沒事幹,而是認為:願景、文化、價值觀,雖然抽象,卻是決定公司長治久安的關鍵。天下太平時還沒關係,一旦壓力來了,就分崩離析。
7.因為「事件」像疼痛,是病徵。「願景」 像腫瘤,是病灶。「事件」當然要處理,就像疼痛必須注意。但若整天只忙於「事件」,就像痛了一個月還在猛吞止痛藥,而不去看醫生。
8.我們都知道,「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極荒謬,但在工作做了很多卻渾然不知。只管事件,不管願景,最後都變成不知為何而戰的傭兵、不知飛向何方的無頭蒼蠅。
9.我想創一家公司,沒有領帶、高跟鞋、馬屁。沒有派系、祕密、掩飾心虛的術語,和老闆自言自語的會議。我們兇狠地追求效率,但也瘋狂地享受人生。
10.我想找一群夥伴,是精英,但不臭屁。重感情,但不鄉愿。贏過,也輸過。因為輸過的人,才會對生命謙卑。愛過、失去過。因為失去過的人,才有能力愛自己以外的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