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究專業而非同情 -- 憨兒手工烘焙 積極爭取月餅市場

李祖翔 |2012.08.25
1464觀看次
字級

中秋節前夕,內政部連年為非營利機構經營的庇護工場舉辦「中秋愛心伴手禮連合促銷活動」,但人潮一年比一年少,隨著物價上漲、購買力下滑,買氣也每況愈下。根據調查,庇護工場為了生存,每年都會修改經營模式,但給予外界印象卻沒有多少改變,庇護工場認為,由於沒有多餘經費做宣傳,一年比一年難過,其中辛酸和用心需要更多人體會。

育成基金會

薄利多銷 再遠也使命必達

二○○九年,育成基金會附設的慈育庇護工場長游美連曾接受媒體訪問,罹患紅斑性狼瘡的她,當時每日清晨六點,要把辛苦做好的麵包和蛋糕裝在紅桶子裡,憑著「女金剛」的臂力,搬起麵包盒,再送到指定地點。三年過去了,她起得更早了,有時候客戶指定六點就要拿到的早餐,她帶領憨兒烘焙的師傅必須四點上班,場長五點要就定位,好讓司機能準時送達。

清晨就要服務,比憨兒還辛苦,只為了庇護工場能經營下去,但一般庇護工場要達兩千元左右才外送,游美連說:「為了競爭,一個內含飲料和麵包的便當六十元,三個便當我們也送。」三個便當、八個便當,金額不超過五百元,車程往往要花上四十分鐘不等,問她這樣划算嗎?她無奈地說,不然誰要買?沒建立好口碑之前,沒人知道他們憨兒的東西「新鮮、可靠、不遲到!」

工場不能倒,許多憨兒的家長會打電話到庇護工場來,詢問訂單是否足夠,擔心倒了,憨兒沒有去處,不能和人互動、不能賺零用錢,待在家看電視只會讓身體機能加速退化,而且做的東西明明就不比一般人差,為什麼沒人買?

游美連相信口碑一定要建立,打好基礎才能活下去,所以什麼金額的訂單都接、什麼地點都盡量送、任何時間都不怕、任何要求也使命必達,甚至不斷開發產品以擴大市場、增加買氣。她很感謝新竹市衛生局結合健康檢查與母親節活動,只要媽媽做健檢就送育成的蛋糕,「新竹我們也送,從五股到新竹。」有個單位要訂八千盒蛋糕,規定長、寬、高和重量一定要精準,甚至拿尺和秤去量,有一盒不達標準就扣錢,但收到貨後,對方佩服地說:「八千盒,沒有瑕疵,你們也太給面子了吧!」

土城國中籃球隊也做愛心,每天早上練球要訂沙拉麵包,連續七年,量的需求不多,二十六個,總價一千多元,距離工場路途遙遠,車程半小時以上,價格又不能比便利商店和福利社高,但游美連還是送,她說,喜歡吃就是肯定了,這種顧客不能流失。

再說,工場位於新北市,新北市家長的消費能力不比台北市,勉強買了的單筆訂單若不是他們慈悲的親自到五股拿貨,還不知道能不能在有限時間內使命必達。

大眾購買力降低,他們就靠科技業和軍方的愛心支撐營運,「很高興,一開始和鴻海接洽,回響不錯,後來有員工覺得好吃,訂八盒請我們送,你說送不送?八盒,當然送,也許未來會訂更多,果真沒多久又訂了五百多盒。」醫院也是一開始訂五盒,其他庇護工場嫌麻煩、不划算,只有育成接,但感動路途遙遠也接單,之後就訂七千盒了,價格約四十多萬。

不過場長臉上並沒有太多喜悅,游美連說,看起來科技業訂單都是幾十萬,好像很多,可是七、八千盒並不是一次性的活動,是分半年送完。有一次,企業希望禮盒是擁有蛋糕、手工皂等多樣化禮物的,游美連自告奮勇做牽線,聯繫心路、陽光等基金會的庇護工場,並細心的仔細檢查一千多桌禮盒的內容與擺設是否有錯,如此企業才滿意,對育成的服務又多了一分信賴,「這些服務是另外的、免費的。」只有商品之外再給更多服務才能建立好口碑,這是她的想法。 

最近游美連還把想法動到商品的多樣開發上,從做蛋糕、麵包,到有餅乾、水果、蜜餞,雖然憨兒不一定都能做到,有的只能負責包裝代工,但這樣一來,育成的庇護工場的確短期內不會倒。採薄利多銷的政策,是育成與眾不同的方針,他們現在只希望單筆訂單的愛心能匯集成團購,否則一句「我要做愛心」,訂了兩盒月餅要送到花蓮,場長聽了都翻白眼。 

伊甸基金會

培育考照 給憨兒一點鼓勵

伊甸基金會附設的烘焙庇護工場走的卻是名人促銷、研發口味、培育學員考烘焙執照三種方向。

伊甸庇護就業處處長林文賓說,中秋節將近,不僅推出桃山香柚、竹炭乳酪酥等新口味供消費者選擇,更接受阿基師、詹姆士、郭主義、吳秉承四大名廚的指導,激勵員工做出獨一無二的月餅。

而伊甸希望員工有不亞於一般人的競爭力,目前已培育二十八名憨兒和高功能自閉兒考取丙級烘焙執照,超過三分之一的員工數。平均考到執照需要一年的時間,更令人動容的,是一名不識字的員工靠老師三年的指導考取執照。

工場成員小俊是在上學時出車禍,傷到腦部的,中途致殘後,小俊對自己很沒有自信,一度想放棄自己,進到庇護工場學習一技之長後,願意接受證照的挑戰,由於是腦部受損,語言及閱讀能力都非常弱,學科要比一般人花更多時間,術科因為無法控制手部精細動作,也頻頻挫折,但一年多的準備,今年終於取得證照。

三十歲的阿松則出身於單親家庭,重度智能障礙,十年前進入工場受訓,現在是生產線的「一哥」,可以手腳俐落的做月餅或協助其他人;從不識字到可以依照工作指令做事,加上獨特記憶方式,尋找出正確的配方單。伊甸強調庇護工場還是要回歸原本的精神,結合訓、產、銷,訓練是最主要的一塊。

林文賓還說,過去大眾對庇護工場的印象是「需要同情的憨兒」,後來轉變為「有能力做出好吃東西的人」,今年工場要再轉變,改成「能把愛心散發出去的團體」,所以月餅的包裝不再是兔子,而是愛心。另外預計下半年經濟更不景氣,伊甸懇請社會大眾再給憨兒一點鼓勵。

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

迎合大眾 衛生安全是重點

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在中秋節前夕推出心智障礙青年製作的烘焙禮盒及手工精油皂禮盒,恆愛中心主任林淑芳表示,今年的鳳梨酥內餡多了本土鳳梨醬和番茄南瓜子等口味,也多了鹹餅乾一項產品,這些開發的口味都是為了迎合大眾的喜愛,強調養生和健康。

談到為什麼烘焙都是以鳳梨酥為主打?林淑芳說,因為鳳梨酥對身心障礙者來說,是最不繁複的一種烘焙糕點,像廣式月餅就很耗工,不是憨兒可以勝任的(其他庇護工場做複雜口味的糕點,多為智障或多重障礙以外的障礙者),如果讓憨兒來做,就必須買現成的材料,但恆愛中心希望一切都是憨兒自己來,比較符合純手工這一特點,而且衛生上,消費者吃起來較能安心。

在包裝設計上,採用學員自己繪製的作品,希望購買的人可以感覺到購買禮盒是真的在幫助他們,也能感受他們的天真與單純。

有人對心智障礙者做烘焙,仍存有流口水、不衛生、骯髒的疑慮,林淑芳說,每一樣商品都是經過檢驗且合格的,也都印有保存期限、生產日期和成分,學員做烘焙前一定先用酒精消毒,戴上帽子、手套和圍兜,「衛生是訓練中必備的一堂課,他們早已養成注意衛生安全的習慣。」 

聽語障者關懷協會

專業路線 到庇護所當主廚

有別一般的憨兒工場,聽語障者關懷協會附設的幸福生活工坊,就打著投入全方位專業的旗幟,透過高專注力的聽障者製作烘焙糕點,算得上全台少數以聽障者為成員的庇護工場。

協會理事長鄭月嬌表示,許多庇護工場的憨兒在製作糕點時,多須師傅指導、有的主廚也由師傅擔綱,但生活工坊除了接電話、招呼客人和運送三項職務由她和義工擔任,其他都是聽障者在做,「我們的主廚還是榮獲世界國際展能職業技能競賽肯定的聽障烘焙國手鄭易嘉喔!」

雖然聽障者相較一般障礙者的工作選擇多,不過鄭月嬌還是感慨,對偏遠地區的聽障者來說,工作選擇性仍然少,所以協會培訓各縣市的聽障者,希望他們能將烘焙技巧帶回家鄉發展,「例如我們就有來自台東的成員。」協會鼓勵他們學了技能後,能到其他庇護工場去當「主廚」,開發另類的職場機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